世界要聞:這個“五一”,挺進地下6000米
原標題:找油找氣就是鉆井人的使命,能看到自己打的井出油,那種成就感簡直“爆棚”,人生也跟著閃亮了(引題)
這個“五一”,挺進地下6000米(主題)
【資料圖】
工人日報-中工網(wǎng)記者 吳鐸思 通訊員 侯紅麗
5月1日早上,在新疆阜康以北60多公里的沙漠里,天空湛藍,中國石油西部鉆探克拉瑪依鉆井公司XD70104鉆井隊夜班員工帶著一夜的疲憊,走向由列車房圍成的營地。
在營地中間,一面鮮紅的國旗正迎風招展,如果再往遠處望一望,就會發(fā)現(xiàn)連綿的天山雪峰成了營地的背景,好似海市蜃樓。
然而與美景相比,風沙就顯得十分不解風情。它們呼呼吹過,帶起地上虛浮的沙粒,粘得人身上、臉上、耳朵里都是,一張嘴說話就能聽到自己嘎吱嘎吱嚼沙子的聲音。
“幫助消化嘛?!?2歲的井隊黨支部書記陳健自我解嘲。他說目前正在施工的是阜北9井,設(shè)計井深6160米,已經(jīng)打到了4789米。
“要挺進地下6000米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這種探井,難度很大?!标惤∮?3年的鉆井經(jīng)驗,身經(jīng)百戰(zhàn),和不到40歲的隊長侯滿峰搭班子帶隊伍。這個勞動節(jié),他們帶著22人一起在井上過。
井場上,24歲的外鉗工楊明、33歲的井架工張永虎、37歲的內(nèi)鉗工宋曉剛正在鉆臺上忙碌,要把鉆具從井內(nèi)提出來。三人都來自甘肅,干鉆井的時間1到4年不等。
楊明鼻梁上架著眼鏡,臉上還有未脫的稚氣。他的家鄉(xiāng)在敦煌,從小就習慣這樣的自然環(huán)境,即使跟著井隊在沙漠里打井兩年,大多數(shù)的節(jié)假日都在井上過,也沒有覺得很苦。
“勞動最美。我現(xiàn)在是外鉗工,希望今年通過努力走向更高的崗位,還要利用休息時間把駕照考了。”這個年輕人認認真真地把工作和生活做了規(guī)劃。
個子高高的張永虎已經(jīng)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他在每個月10天的休息時間里趕回家中和妻兒團聚?!叭绻媱澋煤?,又能買上票,第二天早上7點半就能到武威的家里?!彼f。
井場在人跡罕至的沙漠里,手機信號極差,生產(chǎn)上使用的是專用電話,而員工們與家人聯(lián)絡不如在城市中那么便利。
“要走出去30公里信號才能滿格,營地只有一個地方還行,但也只能打電話,不能視頻。”每天都和家人通話的張永虎對此“了如指掌”。
站在12米高的鉆臺上往遠看,只有一條蜿蜒起伏的沙土路將井場與外界相連。大家說,干了這一行,就少有節(jié)假日能陪家人一起過,但找油找氣就是鉆井人的使命,能看到自己打的井出油,那種成就感簡直“爆棚”,人生也跟著閃亮了。
有人還樂觀地說,其實沙漠里風景也不錯,除了鉆井人,還有駱駝和黃羊會來串門,它們遠遠地站在沙坡上,好奇地圍觀井場,聽鉆機轟鳴打破多年的沉寂,然后再踱著步子離開。
鉆臺一角,技術(shù)員王立忠正在檢查電動節(jié)控箱,他36歲,參加工作16個年頭,在準噶爾盆地東部打了不少井。
“這是一口一級風險井,各種設(shè)備都要保證處于完好的狀態(tài)。目前井下出現(xiàn)了一段泥巖,非常難打,15個小時才向下鉆進了11米,但這種困難是暫時的,我們有信心克服它?!彼f。
王立忠檢查完畢,又忙著招呼值班水車往井場外開。原來,200米外有一輛滿載的罐車無法爬上沙坡把物資送進井場,正在等著水車“拉它一把”。
此時日上中天,兩峰駱駝在罐車旁悠閑地嚼著野草,不時瞥一眼王立忠和司機們忙前忙后的身影。風沙過處,他們的身后,大片大片的沙漠植物正在返青。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