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焦點熱門:虛構國家機關,要辟謠更要嚴懲


【資料圖】

原標題:虛構國家機關,要辟謠更要嚴懲

“能夠幫助每個市縣獲得10—100億元政府補貼資金”“作為特例列入補短板強弱項名單并解決資金短缺”……近期,一些自稱為“國家補短板強弱項領導小組”等不明組織和個人,假借縣城建設等名義發(fā)布不實信息,甚至組織線上會議宣揚相關行騙言論。對此,國家發(fā)改委5月24日發(fā)布鄭重聲明辟謠和“打假”,并提醒各地和各市場主體謹防上當受騙。

“內部沒有相關機構,沒有設立類似專項補貼資金,從未組織過相關活動?!眹野l(fā)改委的辟謠及時詳細、干脆利落,讓某些不明組織與個人的騙子畫皮、如意算盤,顯露無遺。不得不感嘆,在信息資訊如此發(fā)達的今天,行騙者竟還敢虛構冒充國家機關,堂而皇之到處宣揚活動,招搖撞騙,性質可謂極其惡劣,理應嚴肅查處。

一個無中生有的“小組”,為何驚動了國家發(fā)改委出面“打假”?這是懸在不少人心里的大問號。其實,細看所謂“國家補短板強弱項領導小組”就可以發(fā)現(xiàn),騙子可謂用心良苦、騙計高超。他們不僅看準了某些地方或市場主體謀發(fā)展的迫切“需求”,還虛構名頭和“人馬”、捏造項目與補貼、組織會議活動……行騙技巧環(huán)環(huán)相扣,多種活動虛張聲勢,一定程度上具備了較高的“專業(yè)性”。而一些地方市場主體在需求驅使和信息獲取查證能力上存在的“剪刀差”,更放大了騙局的迷惑性。多種因素綜合,“高收益”就成了騙子的有力“杠桿”。

事實上,類似虛構冒充國家機關的騙局,并不新鮮。這背后,行騙者往往有其大同小異的套路——虛構或借用某些“高大上”的部門名稱、捏造虛假紅頭文件和項目,拼湊合成宣傳資料,甚至找“臨時工”來群演一番……一系列看似“專業(yè)”的操作,最終目的就是誘人信任,騙人打錢,而后卷款消失。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我們正處于抓經(jīng)濟、促消費、強活力、提信心的關鍵時期,各地正結合地方實際和特色產(chǎn)業(yè)優(yōu)勢,全力以赴、集中精力推動高質量發(fā)展。在此過程中,一些行騙者也往往容易瞅準“機會”,“量身定制”來行騙。對此,各地政府部門的研判和求證能力需要提要,市場主體要高度警惕,多方交叉求證,發(fā)現(xiàn)行騙立即報警。

虛構國家機關名義行騙,不是單純的一句“滑稽”“膽兒大”就能結束。騙局圈套及其所布設的環(huán)節(jié)、項目,所產(chǎn)生的各種交易往來,不僅會涉及詐騙或招搖撞騙,還會對地方發(fā)展、市場主體利益或整體公共利益造成損傷。對此,及時辟謠打假自然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結合現(xiàn)有線索,主動出擊,順藤摸瓜,刨根查處。

不給騙子任何空間和機會來行騙,也是為各地聚精會神、謀事干事保駕護航,構建一個更優(yōu)良的發(fā)展環(huán)境。從這個意義來說,對虛構冒充國家機關的騙局,必須刨根問底,舉一反三,一個都別放過。(林風)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