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食堂阿姨也能化身思政老師


【資料圖】

原標題:食堂阿姨也能化身思政老師

在浙江寧波市鄞州區(qū)五鄉(xiāng)中學,有這樣一位食堂阿姨,全校師生都認識她。老師們談起她時,甚至還會“嫉妒”地說:“回來看她的學生比看老師的還多?!彪x高考還有十多天,食堂阿姨還走進畢業(yè)班,化身“思政老師”,“老母親式”叮囑畢業(yè)生:?;貋砜纯?,阿姨一直在食堂三樓,請你們吃面條。(5月24日《寧波晚報》)

哲學家費爾巴哈有句名言,“人就是他所吃的東西”。食物猶如一根社會聯結的紐帶,食堂阿姨和同學們朝夕相處,通過頻繁、緊密的交往和互動,也能形成一個互惠互信、情感認同的社會集合體。

能給自己孩子吃的東西才會做給學生們吃、打菜從來不“手抖”、總給學生多加塊肉或蛋、體育生很晚才能吃飯那就等到很晚……食堂阿姨做的都是一些工作中的平凡小事,但傳遞的善意和溫暖,學生們不僅接收到了并且銘記于心、投桃報李。讓食堂阿姨化身思政老師,不僅彰顯了學校和教師對普通勞動者的尊重與敬意,也是一種育人創(chuàng)新。

食堂阿姨的工作并不起眼,只要用心用情、愛崗敬業(yè),不起眼的工作也同樣會被他人認同與尊重。不論是“邀請保安國旗下講話”,還是“掃地阿姨成大學老師”,哪怕沒有耀眼的學歷,沒有教師身份,一些普通勞動者也可以發(fā)揮春風化雨的育人功能。讓普通勞動者被看見、被記得,本身就是一種無聲的教育。(楊朝清)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