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聚焦!課堂上“水泡”學生手機,過于極端
【資料圖】
原標題:課堂上“水泡”學生手機,過于極端
講臺上放著一盆清水,里面靜靜地“躺著”幾部手機,不時還有學生親手將手機放到盆里……最近,貴陽某中學老師“處置”學生手機的方式引發(fā)熱議。涉事老師表示,這種處理方式已經(jīng)征得家長同意,考慮到摔手機影響不好,就采用了“水泡”的方式。
如今,智能手機已成為人們生活的必備品,不少中小學生也都有自己的手機。因此,在校期間不少學生和老師經(jīng)常為手機展開“博弈”,也引發(fā)了一些矛盾和糾紛。貴陽這所中學的老師,讓學生親手將手機放入清水里,對制止“學生上課玩手機”有一定的震懾作用。但筆者認為,引導學生學會合理、適度使用手機,比“毀滅式”禁止手機進課堂更有意義。而且從教育效果上推理,如果學生從內(nèi)心里沒有認識到過度使用手機的危害、擺脫不了手機的誘惑,那這部手機泡水之后,完全有可能偷偷地又購買一部手機來。
如何引導同學們正確使用手機,考驗著學校和老師的管理智慧和能力。此前,一些學校的創(chuàng)新性探索就值得借鑒。比如,上海桃浦中學曾召集學生召開《手機使用管理》聽證會,讓學生自己去討論在學校使用手機的利弊,通過讓學生民主參與,出臺“在校手機”使用管理方法;福州三中則每天劃定一小時作為學生的手機使用時間,同時實施“夢想申請單”制度,即學生可以通過主動申請一周不玩手機,獲得向年段長提出一個合理“小要求”的權(quán)利。
目前,校方已經(jīng)對涉事老師進行批評教育,并表示該方式欠妥,有“矯枉過正”之嫌,將積極與家長協(xié)商賠償事宜。當然,也希望在老師正確引導下,中小學孩子能真正學會做“手機的主人”。(丁家發(fā))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