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患癌母親在兒子高考前告知病情,不存在對錯


(資料圖片)

原標題:患癌母親在兒子高考前告知病情,不存在對錯

近日,在網(wǎng)上流傳著這樣一則視頻:在某學校高考誓師大會上,一位患癌母親寫信告知了兒子自己的真實病情,“不想生命終結那天才告訴他,對他太殘忍?!?/p>

網(wǎng)友們分為兩派,開始了激烈地討論。一些人埋怨母親“孩子即使知道病情也束手無策,告訴他真相只會給他增加心理負擔,影響前途。”而另一派則在支持的同時,很多人心驚般醒悟:“第一時間想的是為什么在高考前告知,我內(nèi)心居然已經(jīng)覺得高考大于家人了?!?/p>

其實大眾有這些反應并不奇怪。在子女有高考等人生大事之時查出重病,出于怕影響孩子,選擇隱瞞幾乎是當下很大一部分家長的選擇。日常報道中也常見類似感人的新聞,彰顯著親情和犧牲。在這樣的文化與“傳統(tǒng)”的社會環(huán)境中,我們甚至習慣性默認這種“選擇”。

但這位媽媽告知了兒子。這是另一種價值觀:要給予孩子知情的權利,讓他可以選擇,可以珍惜與自己共度的時光,避免一生的遺憾。

類似的“沖突”,也常常出現(xiàn)在醫(yī)院里,比如“確診末期癌癥要不要告訴患者本人”。按照國人的傳統(tǒng)觀念,很多家屬會怕本人承受不住百般隱瞞;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醫(yī)學界近來也越發(fā)推崇另一種認知——應當告知患者本人,在方便某些治療進行的同時,給予他尊重和選擇權,讓其可以好好利用剩下的時間,去完成自己的人生。

此類事件里的觀念矛盾,其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它源自文化和不同的立場,背后卻也都是愛。我們應當和可以做的,其實是給予一個有更多包容的環(huán)境,尤其是隨著時代發(fā)展、認知的更新,可以理解和尊重一些不同于“習慣”的選擇。讓那些“告知孩子”的絕癥家長,在做這件本符合情理的“平常事”時,不至于因文化慣性背上“自私”的指責和壓力。(孔雨童)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