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辦過電話卡,為何被實名認證開卡
杭州錢塘: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以案示警開展普法教育(副題)
“大家要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信息保護習慣、掌握基本的個人信息防護技能,不要輕易點擊不明鏈接和二維碼,更不要輕易透露個人身份信息,筑牢個人信息保護的防線……”
前不久,在浙江省杭州市錢塘區(qū),不少市民都收到這樣一則微信提醒。這緣于錢塘區(qū)檢察院最近辦結的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
“不好意思,李先生,您名下已經有三張電話卡,不能再辦理其他卡了?!弊约好髅鲝奈崔k理過電話卡,怎么會被實名認證開卡?生活中的你是否也遇到過這樣的尷尬?個人信息是如何泄露出去的,這些突然出現(xiàn)的電話卡又從何而來呢?
2020年11月,李先生想找一份兼職工作,便來到杭州市錢塘區(qū)一家勞務公司咨詢。工作人員馬某熱情接待了李先生,同時要求復印其身份證,并以疫情防控為由為其拍攝正面照。李先生信以為真,予以配合。數(shù)日后,李先生前往當?shù)匾患覡I業(yè)廳辦理手機卡,卻被告知自己名下已有數(shù)個手機號,還都通過人臉識別進行了實名認證。這些手機卡目前都處于激活狀態(tài),不時有流量產生。
李先生疑惑不已,營業(yè)廳工作人員列舉的電話號碼他都很陌生,也從未向這些手機卡充過話費。他讓工作人員調取了實名認證的人臉圖像,結果令他震驚:系統(tǒng)中顯示的照片均為數(shù)日前他在勞務公司找工作時被要求拍攝的。又怒又急又怕,李先生當即選擇報警。
很快,犯罪嫌疑人馬某被抓獲。公安機關在偵查中發(fā)現(xiàn),并不是只有李先生一人“被開”手機卡,馬某等勞務中介非法獲取多人身份信息,已經注冊辦理了數(shù)千張手機卡。隨著團伙成員相繼落網,一條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黑灰產業(yè)鏈被揭開。
經查,2019年至2020年11月期間,為套取通訊公司發(fā)放的業(yè)績酬金,馬某、徐某、鄭某等人在浙江多地實施手機卡“開卡養(yǎng)卡”業(yè)務。徐某、鄭某等人先從通訊公司申領手機卡白卡,之后馬某、時某等勞務中介作為“開卡團隊”,到工廠門口、廣場、車站等人流密集場所,以疫情防控、入職培訓登記、注冊健康碼、做產品推廣并贈送小禮品等方式,非法獲取多人身份證及人臉識別信息,完成手機卡實名注冊。后期則由徐某等人雇傭“養(yǎng)卡團隊”,讓手機卡在一定期限內正常通話、產生流量,造成已被出售、使用的假象,等套取完通訊公司發(fā)放的業(yè)績酬金,手機卡就會被注銷,酬金由徐某等人分成。
杭州市錢塘區(qū)檢察院審查案件后認為,馬某等人以牟利為目的,未經他人許可,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用于手機卡開卡等業(yè)務,嚴重侵害公民個人信息安全,致使社會公共利益受損,除承擔刑事責任外,還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經履行訴前公告程序,沒有法律規(guī)定的機關和社會組織提起民事公益訴訟,錢塘區(qū)檢察院以公益訴訟起訴人的身份向錢塘區(qū)法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要求馬某等人承擔賠償損失、賠禮道歉的民事責任。
2021年12月31日,錢塘區(qū)法院對該案作出判決,支持檢察機關的全部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請求,馬某等人除被判處刑罰外,還被判令賠償人民幣14萬余元,并在國家級新聞媒體上就其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公開賠禮道歉。判決后,馬某等人表示服判,目前案件已在執(zhí)行中。
年初以來,結合該案辦理,錢塘區(qū)檢察院積極開展以案示警普法教育,除了通過微信提醒用戶注意外,檢察官還走進社區(qū)、企業(yè)、高校集中進行法治宣傳。“以后可要多長個心眼了,你們的提醒很及時!”聞潮社區(qū)的王大姐對檢察官說。(范躍紅 李雪蕾)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