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的大學更有感召力|今日要聞
(資料圖)
原標題:開放的大學更有感召力
5月15日,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刊發(fā)報道,關注上海一些大學目前僅向師生親友等特定人群開放,難以滿足社會公眾進校參觀、活動等方面需求,滋生了黃牛倒賣進校“門票”亂象。報道刊發(fā)后,5月17日,同濟大學首先調整進校措施,允許校外人員在校門口刷身份證登記后進入學校。記者日前走訪和致電復旦大學等其他幾所上海高校,發(fā)現(xiàn)這些學校均已響應了社會公眾需求,允許校外人員完成登記手續(xù)后進入學校。(據(jù)5月21日《解放日報》)
不可否認,在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大學校園里游人、車輛增多,出現(xiàn)踩踏草坪、亂扔垃圾等不文明行為,既給校園教學秩序造成困擾,也埋下交通、治安等安全隱患。復旦、交大、同濟等名校實行門禁制度,只限校友、師生親友以及公務往來人士等入內(nèi),也是出于維護校園安全考慮。然而,大學封閉校園,顯然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比如,有的高校只限親友進出,反而催生了黃牛倒賣“門票”亂象。
大學拒絕市民及社會車輛入內(nèi),需要雙方相互交流和溝通。一些大學對市民持開放態(tài)度,卻沒有用更開放的辦法應對市民入校園。如果校方不是消極地而是積極地去應對,情況能好許多。市民熱衷于在高校游覽,除了滿足好奇心之外,還有一份對大學的美好憧憬。如果大學能這樣看問題,就能理解和接納市民入校園春游。特別是,市民本身是大學的建設者,理應得到大學的尊重和包容。市民要做到文明游覽,禮讓師生,尊重校園秩序。只有包容和理解,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誤解。
開放的大學才是最美的,也更有感召力。大學屬于師生,也屬于所在的城市,更屬于全國大眾。打開校門,讓大學融入城市,與城市一起進步成長,市民入校園不但不會成為大學的煩惱,還會成為大學的一道美麗風景。(汪昌蓮)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