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報資訊】“高校為學生領證開綠燈”,不妨平常心看待


(相關資料圖)

原標題:“高校為學生領證開綠燈”,不妨平常心看待

近日,有網(wǎng)友爆料稱,哈爾濱工業(yè)大學與當?shù)孛裾块T聯(lián)合,在5月20日—21日兩天為適齡在校生提供結婚證領取綠色通道,引發(fā)網(wǎng)民廣泛熱議。校方回應稱此舉屬首次嘗試,僅是為了給學生特殊日子結婚提供便利,但仍有網(wǎng)友指責哈工大“催婚無下限”。

達到法定年齡的在讀大學生結婚是其合法權利,其他人不能干涉。網(wǎng)民們的質(zhì)疑聲音主要有兩類:第一是認為碩博生有了一定的經(jīng)濟來源,而本科生升學就業(yè)壓力大且心智不夠成熟,校方為全體適齡學生開綠色通道欠妥。第二是認為大學應該專注于人才培養(yǎng),不應過度關注結婚生子等學生私人問題,此舉有“催婚”嫌疑。

應該說,這些擔憂并非全無道理,但的確不夠理性,存在偏見。如果遇到真愛,雙方認為時機成熟,而且得到家庭支持,即使本科生也可以排除現(xiàn)實困難結婚,在生活和學習中更好地互幫互助。任何時候結婚都會有壓力,上班族和本科生都難以避免,因噎廢食大可不必。部分大學生固然存在心智不成熟的特點,但這歸根結底恰恰是父母長輩事事代勞事事安排而導致的。把大學生當“巨嬰”看,規(guī)定其何時“該”升學何時“該”結婚,本身就不妥當。只有重視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能力培養(yǎng),讓大學生擁有包括但不限于婚姻的自主選擇權,才能讓其成長為有責任有擔當?shù)男虑嗄辍?/p>

學校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領取結婚證的便利,不等于鼓勵學生結婚,更不是強制“催婚”。當代大學生對待婚姻絕不像社會公眾想象的那般沖動,因為政策允許學校提供便利就想抓緊結婚。傳播學中有個名詞叫“第三人效果”,即傾向于認為某個信息對你我未必產(chǎn)生很大影響,然而對他人會產(chǎn)生不可估量的影響,產(chǎn)生“我當然不會,但有人會”的認知偏差。決定領取結婚證的大學生戀人,其實大多是經(jīng)過理性思考的,大眾不必過于擔心一個綠色通道就對學生結婚產(chǎn)生刺激。哈工大此次出面嘗試為學生領證掃清障礙,恰恰體現(xiàn)出大學開放、包容的人文關懷。

能否理性看待大學生結婚,折射出社會的包容性。個人的選擇往往與社會環(huán)境所綁定,當“晚婚晚育”成為規(guī)避風險的普遍選擇時,足夠包容的社會應當給予勇敢選擇更早邁入婚姻殿堂的年輕人一個鼓勵的眼神,摒棄偏見尊重個人的選擇,為即使是少數(shù)的群體掃清障礙,從社會系統(tǒng)的各個方面保障個人權益,幫助每一個具體的人本身。我們不妨以理性的平常心看待大學生結婚,將指責批評變?yōu)橐龑ё8?,支持更多類似哈工大開辟領證綠色通道的政策,為大學生結婚保駕護航。(李藝欣)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