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時期有哪些成語被發(fā)明出來?
你知道在三國時期有哪些成語被發(fā)明出來么?其實整個三國的歷史并不長,但是文學作品卻有很多,其中也加上了一些東漢末年時期。至于說成語那就更多了,想想我們現(xiàn)在還在使用幾千年前人們使用過的表達用語,也是感嘆中文的魅力和強大。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七個在三國里的成語,或許是因為一件事或者是一個人發(fā)明出了這個成語,一起來看看吧。
歷史何其浩瀚,能青史留名者終究是少數(shù),感謝史官們用自己的筆截住了一段時光。每位名列史書者,都活出了一段精彩。如蘇則字文師,杜畿字伯侯。
曠日持久
這是張進、黃華作亂時,蘇則提出的計策,“雖然敵軍人多,但他們磨合得不好,趁現(xiàn)在出擊還有機會,等拖得時間長了,就算朝廷派來援軍,也無濟于事咯”。蘇則在河西的戰(zhàn)績很出色,勸降三種胡,斬麹演、斬張進、降黃華,一頓操作下來河西就安寧了。
其實不止河西,蘇則還摻和了鄰郡的戰(zhàn)事,曹操跟蘇則的直屬領(lǐng)導(dǎo)張既一聊,加官進爵吧。“曠日持久”用來形容荒廢時間,耗時太久。
不以為意
輪到魏國第一太守了,政績常年第一的杜畿。這是少有的幾位被稱作“國士”的人,杜畿與耿紀秉燭夜談的時候,被荀彧聽了個一清二楚。第二天荀彧就登門問罪,質(zhì)問耿紀“有國士還不推薦,你這官咋當?shù)?!”。
有荀彧這位潁川系大佬的背書,杜畿仕途的起點也很高,司空司直。杜畿平定河東的過程也是傳奇,利用衛(wèi)固、范先的輕視心理,靠著一張嘴就搞垮了這倆土豪。“不以為意”用來形容對人或事有輕視態(tài)度。
名過其實,被褐懷玉
這里涉及了一個人,李豐,就是后來坑了夏侯玄的那位。杜畿之子杜恕,因為小時候與李豐關(guān)系很好,這倆人就經(jīng)常被拿來對比。雖然李豐名氣很大,但和杜恕一比差距就出來了,有人認為李豐的才能配不上他的名聲,而杜恕才是真正的璞玉。
“名過其實”用來形容名聲超過實際才能,“被褐懷玉”用來形容出身貧寒,但有真才實學。
清談高論,噓枯吹生
孔伷相關(guān)的記載其實很少,189年被董卓任命為豫州刺史,堂堂一個刺史,只在討伐董卓時露了個面,等到190年,豫州刺史就換成孫堅了...對于孔伷就一句評價“喜歡不著邊際的議論,有褒有貶”。
“清談高論”用來形容不切實際的言論,“噓枯吹生”用來形容言論中既有贊揚也有批評。連在一起用,就是表示孔伷只適合嘴遁,不適合參與軍務(wù)。
奉辭伐罪
在諸侯討董的時候,董卓本來想要親自出征,但被鄭泰給勸下來了,足足列了10個理由。比如諸侯都不是什么領(lǐng)軍之才,軍隊也沒什么戰(zhàn)意,再加上董卓把持著朝廷,大義就握在手里,隨時可以奉旨出征。
其實鄭泰不僅阻攔過董卓出兵,還與荀攸、何颙聯(lián)手想刺殺董卓,只是功敗垂成。“奉辭伐罪”用來形容討伐有罪之人,還是奉皇帝之命。
歷史浩如煙海,撈出幾個算幾個。
張既:他不僅躋身魏晉八君子,政績?nèi)o第一,還能垂問雍涼
蘇則:他性情剛直,綏民平夷威震河西,曹丕還也夸贊“正直之臣”
夏侯玄:他是天下名士,美男子一枚,卻因和司馬懿作對而被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