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文學作品的戲劇改編意味著什么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原標題:文學作品的戲劇改編意味著什么

大約一個月之前,《中國文化報》的編輯找到我,說想要做一個可以觀念碰撞、觀點對沖、思想交鋒、多向論證的題目,要我來做這個出題者。我當時的想法是,網(wǎng)絡時代,知識早已扁平化、普泛化、碎片化,搜個關鍵詞就出來一大堆大體相似的文字,太容易產(chǎn)生流布、流行、流俗、流弊,太陽底下真沒有什么新鮮東西。學術仿佛是大河里的石頭,早已磨去了棱角,更適宜在某個混濁的河岸停靠。然而都去河岸做鵝卵石了,中流砥柱不成了海市蜃樓了嗎?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文化報》的編輯還想打破學術的平庸和觀點的雷同,這是想一石擊破水中天啊,這讓我先是驚詫,繼而欽佩、感動。

作為一個學術命題,我們到底應當討論點什么呢?討論點什么才能夠讓我們不是停留在人云亦云的現(xiàn)象表面,而是動一動腦子、想一想問題呢?于是我想到了由來已久、于今為盛的文學作品的戲劇改編,想要探討的問題是,一切文學作品是否都能改編成戲?。窟€是只有具備了戲劇的基本要素的文學作品才能改編成戲?。繉τ谶@個問題,我自以為可以見仁見智,它關乎理論,也關乎實踐。

眾所周知,文學與戲劇既相通又相異,廣義的文學里包含著戲劇文本,劇本是文學體裁之一。當然,存在的樣態(tài)和自身功能,兩者又有很大不同。古希臘流傳至今的悲劇藝術很多來自神話和史詩,即便是莎士比亞的歷史劇,如果那些宮廷秘事沒有以口頭的或書寫的文學方式流傳于世,莎士比亞斷不可能編進他的戲劇故事里。做戲劇不易,寫劇本恒難,因此才有了各種文學版本的戲劇改編?!渡淦杭o事》《死水微瀾》《生死場》《長恨歌》《白門柳》《四世同堂》《活著》《青蛇》《繁花》《白鹿原》《滄浪之水》《平凡的世界》《紅樓夢》《人世間》《我不是潘金蓮》《主角》《紅高粱家族》《正紅旗下》等等戲劇皆源自小說——網(wǎng)絡時代吊書袋變得如此輕松,算了不說了。

那么多小說改成了戲劇,究其原因,一是因為原創(chuàng)劇本在整體質素上有待提高,目前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演出需要;二是在文學日益小眾化的當今,欲贏得更廣大的受眾,需要跨界融合以增殖其藝術生命力;三是因為曾經(jīng)時髦的“去文本化”“重劇場性”“重形式感”的戲劇演出,逐漸顯現(xiàn)出文學基質的羸弱和自身活力的不足;四是優(yōu)秀文學作品本身就是潛力巨大的IP,人們獨立閱讀所形成的個體印象,希望在立體的、活態(tài)的、公眾的劇場藝術中得以印證。

可以改編為戲劇的文學有其顯著特點:一是它們多是小說,罕見散文、詩歌,這也意味著它們是有一定長度的敘事。某些新創(chuàng)體、怪異派詩歌,比如《生活》:網(wǎng),你要非說可以改編成戲劇,我也不想抬杠,夏蟲不可語冰,井蛙不可語海,你的一部戲非說是根據(jù)一個字改的,那么,版稅沒處交了嗎?二是文學當中一定要有一個或幾個典型、鮮活、具體、有生命質感的人,抑或關乎生命本質的主題,不然你痛苦不痛苦,關我什么事?三是必須有戲劇性行動,喋喋不休的說辭無法打動觀眾。戲劇是行動的藝術,只有在行動中才能顯示人的個性、心性、處境、品行,顯示命運的起伏跌宕,也才能把人生的鏡像顯示給觀眾。四是文學作品應當具備生發(fā)出戲劇情境的能量,這種能量可以產(chǎn)生直擊心靈的力量。

總之好的改編是礦石提煉金子的過程,當然勘察、開掘、采集、熔煉的必須是含有金子的礦石,否則就會事與愿違,緣木求魚。(宋寶珍)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