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而不研”的研學游該管管了
原標題:“游而不研”的研學游該管管了
(相關資料圖)
暑期,中小學生“研學游”成了熱門話題。然而伴隨這一熱潮,各種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據媒體報道,清北學霸零距離、我在故宮上大學、跟著院士去旅行……形形色色的“研學”線路引爆北京旅游市場的同時,價格不菲的研學游卻屢屢出現“多方搶灘、價格虛高、貨不對板”的問題?!懊⒃L”變成“校名拍照”、“學霸伴游”被“拼團演講”替代、“故宮探秘”換成“景山俯瞰”、每人收費1.08萬元進北大校園……各種亂象給家長和學生帶來了諸多困擾。
“研學游”的初衷到底是什么?所謂“研學游”,是指學生在寒暑假期間參加的以研究、學習和實踐為主要目的的旅行活動。目的是讓學生在游玩的過程中,既能夠增長知識,又能夠鍛煉能力,從而達到全面發(fā)展的目的。然而現實中,一些“研學游”產品卻偏離了這一初衷,變成了一種純粹的商業(yè)行為。
一些不良商家為了追求利潤,采取降低服務質量、提高價格、夸大宣傳等手段,不僅使得家長和學生上當受騙,還會導致市場秩序混亂,影響整個行業(yè)的聲譽。因此,對于這種“游大于學”“游而不研”的研學游,必須進行嚴格監(jiān)管,以維護市場秩序和消費者權益。
“研學游”亂象叢生,根本原因在于市場監(jiān)管缺位。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北京市法學會旅游法學研究會會長孟凡哲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當下研學旅行出現各種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研學旅行市場監(jiān)管的“五個無”,即:無明確主管部門、無專業(yè)資質要求、無服務流程標準、無收費邊界限制、無必要保障措施。
因此,要想規(guī)范“研學游”,首先要明確監(jiān)管部門,建立專門的研學游監(jiān)管機制,負責監(jiān)督和管理研學游活動。監(jiān)管部門應具備專業(yè)的教育背景和相關經驗,能夠對研學游的設計、實施和評估進行全面監(jiān)管,制定規(guī)范和標準。這些規(guī)范和標準要涵蓋活動內容、安全措施、教師資質等方面,確保研學游符合教育要求和學生的需求。
同時,要加強對“研學游”產品的資質審查。目前,市場上的“研學游”產品五花八門,質量參差不齊。一些沒有資質的機構和個人也紛紛加入這個行業(yè)中。因此應當加強對“研學游”產品的資質審查,對于不符合規(guī)定的產品及時予以取締,對存在問題的企業(yè)要嚴肅處理,確保市場的健康發(fā)展。
全天游費用成百上千元,多天游費用成千上萬元。當前一些“研學游”產品的價格虛高,這不僅加重了家長的經濟負擔,還會讓那些真正有需求的學生無法享受到優(yōu)質服務。因此,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研學游”產品的價格監(jiān)管,嚴厲打擊價格欺詐行為,確保消費者能夠以合理的價格享受到高質量的服務。
清北學霸零距離、我在故宮上大學、跟著院士去旅行……有些不負責任的宣傳往往會誤導消費者,讓他們對“研學游”產生過高期待。實際上,這些產品往往并不能達到宣傳的效果,甚至相去甚遠。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研學游”產品宣傳的監(jiān)管,對于那些虛假宣傳、夸大事實的行為要予以懲戒,確保消費者能夠了解到真實的產品信息。
此外,“研學游”行業(yè)也要加強自律,加強教師培訓和指導,在行業(yè)內部建立“紅白名單”制度。有關部門對違反研學游規(guī)范和標準的機構與個人要進行嚴肅處理,包括罰款、取消資質等措施。
總之,對于“游大于學”“游而不研”的研學游,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整頓。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護消費者的權益,促進市場的健康發(fā)展,讓“研學游”真正成為一種有益于學生成長的教育方式。同時,家長也應該增強對“研學游”市場的了解和判斷能力,選擇合適的項目,讓孩子能夠在暑期獲得真正有意義的研學體驗。(李華錫)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