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工人日報社評丨把防災減災的功課做實做細

【工人日報社評】


(相關資料圖)

原標題:把防災減災的功課做實做細

工人日報-中工網(wǎng)評論員 吳迪

“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于萬一”,以大概率思維應對小概率事件,以前車之鑒作為后事之師,防范化解災害性天氣可能帶來的各種風險,相關的努力、方法、智慧,須多些,再多些。

這幾天,京津冀地區(qū)普降大到暴雨引發(fā)全國關注——據(jù)新華社匯總,7月30日以來,受臺風“杜蘇芮”殘余環(huán)流影響,京津冀地區(qū)持續(xù)遭遇強降雨,局地具有一定極端性。在此期間,北京門頭溝區(qū)、房山區(qū)受影響程度較大,部分區(qū)域發(fā)生洪水和內澇災害,個別橋梁被沖毀,大量汽車被沖走;數(shù)列進京列車因線路遭遇水害而停留,受阻旅客被安全轉移;部分公交車、地鐵停運……截至8月1日上午,北京已轉移群眾5萬余人,解放軍、武警官兵已投入緊張的搶險救災任務,全市落實搶險隊伍3128支20余萬人。尤其不幸的是,截至8月1日6時,北京此輪強降雨已造成11人遇難。

我們?yōu)楸┯曛惺湃サ纳葱?,為遭受損失的百姓、家庭惋惜,也希望這樣的災害天氣能夠盡快結束,方方面面的損失都能更小一些。

天災不可避免,但如何防災減災、如何在應對災害性天氣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短板和不足、如何促進相關機制不斷健全和完善,始終是一個重大課題,因為這事關諸多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事關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和穩(wěn)定,事關社會治理的成效。

災害性天氣是對相關防災減災機制的一次考驗。防汛設施、泄洪通道是否可以從容應對暴增的降水量,相關的災害預警、研判及應急處置措施是否能夠落實到位、及時高效,相關的救援通道是否暢通,災情過后,對這些問題,有關地方和部門需要好好總結,尤其要補足短板,最大程度上提升防災減災的針對性、有效性、指導性。

在臺風“杜蘇芮”登陸后,受其移動路徑影響而遭受暴雨襲擊的地區(qū),采取了不少應對之策。

在應急處置方面,各地充分利用通訊技術、氣象衛(wèi)星等手段,密集發(fā)布天氣和災害預警信息,指導有關方面搶險救援,關閉景區(qū)并發(fā)布居家辦公建議,向公眾發(fā)布避險指南和自救攻略;部分地區(qū)在暴雨來臨前,遵照暴雨紅色預警、山洪紅色預警等信息,連夜轉移安置民眾;不少地方在防汛一線點位配備人力物力,對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及時搶修,對轉移安置受災群眾、后勤補給保障做好對接服務等。這些有效的方式、舉措應該進一步夯實。

立足長遠,各地日常的河道清淤、堤壩加固、山地造林等工作,以及諸如地下管廊建設、智慧城市和海綿城市建設等更宏觀層面的規(guī)劃設計要有序落實和推進。

從法規(guī)規(guī)定上來說,《氣象災害防御條例》及一些地方制定出臺的氣象災害防御辦法,為各地具體的防災減災工作提供了指引和遵循,更高層級的自然災害防治法也發(fā)布了征求意見稿。

某種角度上說,應對氣象災害“永遠在路上”。要不斷總結防災減災經(jīng)驗,形成可參考、可快速啟動的機制和樣本,讓防災減災全鏈條發(fā)揮出更大效能。

當然,防災減災也離不開全民視角——加固防災減災的群眾防線,是夯實自然災害防御體系的必然要求,也是關鍵一環(huán)。通過科普和宣傳等讓百姓多一些警惕意識、防范手段、自救常識,當好自身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同樣重要。

“杜蘇芮”余威尚在,新的臺風“卡努”又靠近我國東南沿海地區(qū)。與災害天氣的對抗、斗爭或許不可避免,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加固、完善自身的防御體系,把相關的防災減災功課做實做細,讓“不死人、少傷人、少損失”早日成為現(xiàn)實。

“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于萬一”,以大概率思維應對小概率事件,以前車之鑒作為后事之師,防范化解災害性天氣可能帶來的各種風險,相關的努力、方法、智慧,須多些,再多些。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