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人設”,讓更多名人遠離抑郁癥
原標題:拒絕“人設”,讓更多名人遠離抑郁癥
三十多年前,一首由百余流行歌手聯(lián)袂合唱的《讓世界充滿愛》,讓無數(shù)人產生共鳴。這首歌曲因向善而讓人感受到世界的溫暖和可愛,歌詞寫道:“我們同歡樂,我們同忍受,我們懷著同樣的期待!我們同風雨,我們共追求,我們珍存同一樣的愛!無論你我可曾相識,無論在眼前在天邊,真心地為你祝愿,祝愿你幸福平安!”
【資料圖】
分享你我的歡樂,共情彼此的悲傷,讓幸福和悲傷成為共同歡樂和忍受的對象,是這首歌曲獲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三十多年過去了,這首歌只是偶爾被提起和重唱。歌手李玟離世事件,就讓我想起了這首歌。
7月5日晚,歌手李玟因抑郁癥離世。連日來,李玟去世的消息成為網(wǎng)絡輿論場熱議的公共話題。不少網(wǎng)友感到意外:“那么陽光,怎么會……”“看到這個消息,真的不敢相信?!?/p>
作為著名歌手,李玟的歌給無數(shù)人帶來過歡樂。得知她離去的噩耗,牽動了太多人的心。
對于李玟的突然去世,網(wǎng)友們普遍感到惋惜:“被陽光照到的水,不一定會變暖。”“聽過她的好多歌?!薄八彩谴硪粋€時代的經(jīng)典。”“一路走好,愿以后再無痛苦。”
而網(wǎng)絡上,也有不滿打著咨詢服務名義制造緊張氣氛的聲音:“各類心理機構的精神疾病測試表的大肆傳播,‘抑郁癥’的發(fā)病率,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幾乎可以稱之為‘泛濫’。”
此外,還有不少網(wǎng)友對類似事件進行反思:“善良、敏感、共情力強的人好像更容易抑郁,陽光愛笑也只是保護殼吧,都是照顧別人而不是由內生發(fā)的?!薄坝∠笾欣铉渚褪沁@樣的人。還有張國榮?!薄昂孟裢獗碓绞情_朗的人,內心的抑郁越看不出來。”“大家都要開開心心地過好每一天啊,好好愛自己?!?/p>
在輿論場討論李玟事件的同時,媒體也在講述娛樂圈名人的類似遭遇。據(jù)媒體的不完全統(tǒng)計,海峰、陳百強、張國榮、翁美玲、喬任梁、陳寶蓮、謝津、陳琳,都是因為抑郁癥而早早告別了人世,令人惋惜。
圍繞演藝圈名人和抑郁癥的話題,媒體和公眾的注意力在于討論抑郁癥的由來以及如何防治,給出的建議多是關愛這個群體,“減少他們的孤立感,泡杯茶,聊聊天,或相鄰而坐,保持沉默,或其他合適的方法”。
全社會重視抑郁癥,需要醫(yī)療界尋找治愈抑郁癥的良方,需要家人和朋友的貼心問候,更需要粉絲的寬慰和鼓勵。類似這樣來自外部的幫助與關愛,確實可以降低抑郁癥演變?yōu)閭€人悲劇的風險。
除此之外,享有社會知名度的名流如何遠離抑郁癥,使自己免于遭受這個病癥的煎熬?在我看來,抑郁的實質是心結。心結人人皆有,關鍵在于避免心結只疊加不化解。
一般來說,演藝圈的名人因為知名度高,為避免自己游離于公眾的視線之外,對自己的要求往往十分嚴苛。如果自己的努力未達到預期的目標,心結就像樹木的“年輪”,不能及時“去庫存”,將會逐漸“發(fā)?!?,直至變成束縛自己的“心理枷鎖”。
除了對自己成就的預期苛刻,有的演藝圈名人還對自己的擁躉有著強烈的依賴感。為擁躉而活著,過于在意外界對自己的評價,因在意而變得焦慮。如果不能及時排解這樣的焦慮,“心結的年輪”不斷增加,患上抑郁癥的風險自然增加。
無論是對自己要求的嚴苛,還是對擁躉感受的特別在意,兩者看似無關,實則都是“人設”惹的禍。在工業(yè)化社會,演藝圈的“工業(yè)化生產”痕跡明顯,演藝公司出于自身的利益,有意包裝一個演員。包裝,需要設計人物,給予一個原本未必屬于被包裝者的所謂的“人設”,要求其按照設計的角色來演出和與公眾交流。
“人設”一旦被公開傳播并得到廣泛認可,這樣的名人必然為“人設”所累,每天需要穿著“人設”的“外套”,演繹并不本真的自己。這樣的“人設”是工業(yè)化滲透到演藝圈的產物,在造就眾多明星的同時,是否也在侵蝕著被包裝者的心靈,使他們成為被“人設”的對象?如果確實存在這種情況,反思演藝圈的“人設”問題,顯然是對逝去的“李玟們”的最好紀念,通過反思讓演藝公司意識到“人設”是對演員的異化,而不是對他們人格的尊重。
每個人都有堅強的一面,也有脆弱的一面。堅強的一面可以指向自己的內心,也可以指向與自己并不相關的人。脆弱則以“平等”的方式展示給自己和外人。一個人要讓自己的“心結”保持動態(tài)的收支平衡,防止“盈余”數(shù)字的持續(xù)上升,需要讓堅強和脆弱同時公開展示出來,避免用虛假的堅強迷惑他人,而把悲傷留給自己。
遠離抑郁癥,無論是普通人還是名人,關鍵在于學會活出真實的自己。就像《讓世界充滿愛》所倡導的那樣,“我們同歡樂,我們同忍受”,我們不妨將這句歌詞作為一個遠離抑郁癥的道德命題,每個人無條件地分享自己的歡樂和悲傷。
拆掉心靈的圍墻,展示真實的自己,抑郁癥自然會主動退避三舍,類似李玟的悲劇也會大大減少。(劉海明)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