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急救這門“必修課” 全球熱頭條
(相關資料圖)
原標題:上好急救這門“必修課”
近日,江蘇常州,一名7歲男孩在家吃冰球被卡喉,無法說話,于是扔東西發(fā)出聲音向身邊的姐姐求助。14歲姐姐見狀立即上前,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冷靜施救,最終男孩將冰球吐出。(據6月4日環(huán)球網)
“幸好姐姐會急救!”這是許多網友看到視頻后發(fā)出的感嘆。作為未成年人,視頻中的姐姐能夠冷靜處置并成功挽救生命,“教科書式”的施救值得點贊,更值得學習。急救知識的重要性無需贅言。如果沒有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識,面對某些突發(fā)狀況,無法采取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很可能錯過最佳救治時機。
近年來,學生意外傷亡事故時有發(fā)生,溺水、觸電、運動猝死……因援救不及時導致悲劇的事件,經常見諸媒體。而對于突發(fā)事件的急救,需要特別強調及時性,由此才能達到關鍵時刻能救命的效果。了解過一些急救知識會發(fā)現,普通人能掌握的應急救護技能并不是多么高深的技術,只要多加培訓,各年齡段的學生基本都能掌握。
在2021年,為加強學校急救教育,教育部就曾印發(fā)通知,實施青少年急救教育行動計劃,開展全國學校急救教育試點工作。但目前我國急救教育的現狀是,與發(fā)達國家30%至40%的應急救護技能普及率相比,我國的應急救護技能普及率相距甚遠,除醫(yī)護人員外,大多數普通人并不掌握最基本的急救技能,很多學校尚未開設應急救護培訓課程,應急救護培訓也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梢?,讓急救教育走進校園,已是大勢所趨,意義重大。
急救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部分。不僅要在校園補上“救命”這一課,普及急救知識更需要全社會的重視和配合。各級醫(yī)療、紅十字會等相關部門,也應積極承擔起應急救護培訓的重任,不妨從學校、社區(qū)抓起,經常性開設急救知識的培訓班,把一些簡單的、必要的急救知識一樣一樣地教會給學生和居民,讓每一位學生和居民都能學會掌握一兩種急救技能,從而一旦遇上危急情況,能“拿得出”“用得上”,救人于危難之時,讓更多的生命延續(xù)在急救過程中,而非消逝在我們的急救知識盲區(qū)上。(劉天放)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