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天天熱文:選擇校外培訓要擦亮“火眼金睛”


【資料圖】

原標題:選擇校外培訓要擦亮“火眼金睛”

“理性看待校外培訓,理性選擇培訓機構,理性支付培訓費用?!毙聦W期開學之際,教育部、中國消費者協會發(fā)出提示,提醒廣大家長和學生在選擇校外培訓時“擦亮眼睛”,提高消費權利意識、消費自我保護意識,自覺抵制違規(guī)培訓,共同營造放心、安心、舒心的校外培訓消費環(huán)境。

校外培訓亂象,是長期存在的痼疾。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教育培訓服務投訴近7萬件,高居服務類第三位。從合同糾紛到財產安全,從價格欺詐到虛假宣傳,從缺乏資質到過度營銷……長期以來,校外培訓機構野蠻生長、瘋狂擴張,通過一系列資本操作制造教育焦慮、惡化教學秩序,甚至資金鏈斷裂、爆雷跑路的現象時有發(fā)生,侵害家長合法權益,影響孩子健康成長。

教育培訓行業(yè)事關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陀^來說,無論是興趣培養(yǎng)拓展,還是學業(yè)培優(yōu)補差,校外培訓在學生個性化和差異化發(fā)展方面大有可為。但是,有一條紅線必須劃清,那就是校外培訓是做教育而不是做生意;有一條底線必須明確,那就是校外培訓既要遵守法律法規(guī)更要遵循教育規(guī)律。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安全不能忘,責任不能丟,職業(yè)道德不能罔顧,成長規(guī)律不能違背。正是基于校外培訓行業(yè)具有很強的公益性質和公共服務屬性,有關部門重拳出擊整治亂象,推動校外培訓從逐利的產業(yè)回歸良心的行業(yè),從無序競爭回歸健康發(fā)展。

在整治成效顯著的同時,函待解決的問題依然不同程度存在。此次教育部、中國消費者協會發(fā)出提示的目的,就是為了切實減少新學期消費侵權事件。比如,在選擇培訓機構上,開通推廣全國校外教育培訓監(jiān)管與服務綜合平臺,警示無資格資質、無質量保證的機構;再如,在支付培訓費用方面,建議不要支付超過3個月或60個課時的費用,非學科類培訓一次支付不超過5000元限額;又如,在簽訂服務合同時,特別要關注涉及課程、從業(yè)人員、費用的條款,明確約定退費情形、退費方式,等等。一言以蔽之,就是家長學生報班需謹慎,務必“三思而后行”,把風險降到最低。

可以說,此次教育部、中國消費者協會會同相關部門開展校外培訓“平安消費”專項行動,既是為學生家長保駕護航,也是為規(guī)范培訓機構發(fā)展。與此同時,廣大家長和學生也要保持冷靜客觀,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人才觀,理性看待參加校外培訓的作用,避免攀比心態(tài)、從眾心理,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成才。(田雨)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