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看點!線上消費,權益保護別“掉線”
(相關資料圖)
原標題:線上消費,權益保護別“掉線”
中消協(xié)15日發(fā)布的2022年全國消協(xié)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顯示,消費者對互聯(lián)網服務的投訴位居服務大類投訴量前列。網購售后服務不暢,在線培訓退費承諾難履行,在線會員服務“套路”多……針對消費者在線上消費和購買服務時遇到的新問題,中消協(xié)給出建議和消費提示。(2月15日新華網)
隨著居民消費不斷升級,以互聯(lián)網平臺為依托的消費空間正不斷拓展??梢哉f,近年來新型線上消費擎起了消費市場的一面大旗。與之相伴隨的是,一些消費和維權問題由線下遷移至線上,過去在線下消費場景中出現的一些諸如質價不符、售后不暢等問題仍然存在,捆綁搭售、侵犯個人信息安全等新問題又借助互聯(lián)網之風迭起。痼疾難除,新疴又起。
在此背景下,中消協(xié)近期重點羅列總結了消費者投訴的幾大問題,涵括小程序購物誘導私信交易、在線培訓服務預付費、智能電視套娃式收費等方面。就拿最近屢遭批駁的“套娃”視頻會員來說吧,這種新型付費方式在基礎會員之上疊加各種附加費用,巧立名目從消費者身上“薅羊毛”。按理說,平臺探索新付費模式以增加用戶數量、增強用戶黏性本無可厚非。但在商業(yè)邏輯之外,消費者的承受能力、使用體驗等也應被納入商家的考量范疇。細數過往經驗,建立在侵害消費者權益基礎上的模式往往無法實現產品運轉的良性循環(huán),產品所依托的平臺商家本身也難以行之久遠。
就此,中消協(xié)也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了一些建議和消費提示,比如加強對網絡消費新業(yè)態(tài)、新模式的研究,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手段創(chuàng)新監(jiān)管方式等等,但具體到消費維權的實際操作層面還面臨著一些難題。多數情況下,消費者天然處于維權的“弱勢”一方,個人維權成本高、維權能力尚不足。因而,常態(tài)化、可操作性強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還有待構建。進一步來講,需要從暢通消費者投訴渠道、降低消費者維權成本、提高糾紛解決效率等方面著手,為廣大消費者和商家營造良好的、公平的消費環(huán)境,線上消費市場的活水方能源源不斷涌流。(付迎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