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做飯糊弄學”并非真糊弄


(資料圖)

原標題:“做飯糊弄學”并非真糊弄

開局一口鍋,用剪刀剪進去一些蔬菜、肉、豆制品,蛋類、剩飯剩菜、冰箱庫存也都丟進去,做好后直接就著鍋吃——最近,“做飯糊弄學”走紅,正在成為各平臺的新流量密碼。

關于“做飯糊弄學”,有媒體總結了3大基本原則:非必要不切菜、非必要不裝盤、非必要不刷鍋。還有網友補充:能少花一點是一點,包括但不限于食材成本、工具成本以及水電氣費;能少扔一口是一口,包括但不限于剩飯剩菜。

大多數人崇尚精致飲食,一道菜從選材、搭配、刀工、火候、調味、擺盤到端上餐桌,處處有門道??吹侥贻p人什么東西都混到一起亂燉,甚至外賣的剩菜湯都倒進去,有人調侃“主打的就是一個生命體征維持餐”,也有人批評“像泔水”“美食教程的反面教材”,這就言重了。

說是“糊弄學”,其實并不糊弄。在筆者看來,“糊弄學”的精髓在于降低做飯門檻:做飯過程要簡單,“有手就行”;耗時要短,大多控制在10分鐘以內。年輕人重結果、輕過程,傾向于從營養(yǎng)學的角度指導自己的做飯實踐,“反正下肚都一樣”,所以前面的功夫省掉也無妨。這樣享受不到做飯的過程帶來的樂趣,卻可能是忙碌日常中的最優(yōu)解——正兒八經做飯費時費力,而便宜的外賣不健康、健康的外賣不便宜,于是打工人和學生們摸索出了“第三條道路”:保證營養(yǎng)均衡基礎上,盡可能簡化做飯流程,犧牲色、香、味,換取時間、成本、健康。

“菜色分不清葷素”或許不假,但如果可以兼得,有誰不樂意呢?年輕人的取舍,是對有限資源的分配,被加權的是飲食營養(yǎng),這不是糊弄,反而是對自己健康負責的表現。我們追求精致飲食,卻很難讓它成為日常,理想狀態(tài)可以有,可行性也要考慮。有奉行“做飯糊弄學”的博主直接用黃瓜沾辣椒,“四舍五入等于涼拌黃瓜”,也不妨礙他得閑時“不糊弄”,從做飯的過程中獲得滿足。

鑒于各大平臺上的確存在一些嘩眾取寵之輩,生產各種不洗不切,直接把整個土豆、整條魚、整串葡萄“搞里頭”的“烹飪”視頻,多少連累了“做飯糊弄學”的風評。但僅就“能少扔一口是一口”、注重營養(yǎng)均衡而言,二者的取向就截然不同。

當然,每隔一段時間,年輕人中就會流行一種新的“學”。他們對各種現象的歸納和思考,有些只是一時的調侃,有些卻非常具有啟發(fā)性?!白鲲埡獙W”屬于后者,它拋給我們的真正問題是,如何高效做飯,在保證健康的同時省時省力省錢。精致是一種飲食追求,快節(jié)奏的社會模式下,品質高效未嘗不能成為另一種努力方向。“做飯糊弄學”的價值,正在于此。(維辰)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