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教育 >

“一米麥田”里的詩和遠方-天天快消息

“讓兒童過一種完整而幸福的童年生活”是安徽省合肥市臨泉路第二小學始終堅守的辦學理念。學校認為,“完整而幸?!钡纳钜欢ㄉ俨涣藙趧咏逃慕?,“一米麥田”的故事正體現(xiàn)了勞動教育潛移默化的浸潤。


(相關資料圖)

“逼”出來的勞動空間

2018年,學校開始了對勞動教育的系統(tǒng)探索,先后創(chuàng)編了勞動教育讀本,拓展了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隨著探索的逐漸深入,學校發(fā)現(xiàn)高質(zhì)量的勞動教育需要破解“校外勞動教育成本太高”的痛點,因此決定開辟校內(nèi)勞動空間??墒?,對于一所只有11.6畝土地的學校來說,如何在校內(nèi)給學生一塊可以實踐的田地呢?

限制激發(fā)創(chuàng)新,挑戰(zhàn)生長機會。教學樓頂一個400多平方米的空間和校園一角荒廢的沙坑進入學校視野。先是一個大膽的想法,接著校園就有了一個400多平方米的空中農(nóng)場和一塊長6米、寬5米的迷你田地。這塊“迷你田地”便是“一米麥田”最初的模樣,“一米麥田”正是因其第一季所種植物麥子而得名。

2022年10月,“一米麥田”開啟了二期工程——從原本的長方形延展到兩邊的梯形和三角形,從1個地塊拓展為3個地塊,從30平方米擴大到68平方米。學生興奮地歡呼:“我們的‘一米麥田’變大了!”其實,變大的何止是土地!

“一米麥田”無疑是一處被“逼”出來的勞動空間,勞動空間不斷生長的過程正是學校對教育規(guī)律和教育本真的追尋和回歸,是教育者的持續(xù)努力和不斷改良。當改良積累到一定程度時,變革的勢能便蓄積起來,學校自然出現(xiàn)了勞動教育的新樣態(tài)。

小空間也有大作為

“一米麥田”無疑是一個小空間,但自從被學生定義為“自留地”以后,小空間也有了大作為。

方寸之間,怎樣才能大有作為?學生決定自己去創(chuàng)造、去發(fā)現(xiàn)。于是,原生態(tài)的項目學習小組應運而生,從立項開始,學生個個興致勃勃,希望描繪出屬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從種什么到怎么種,從單一植物的種植到不同植物的共生共長,從理論上的預期產(chǎn)量到實際產(chǎn)出……學生主動查閱資料、走訪調(diào)研,了解各種時令作物的播種方法,并在小組討論和集體論證后確立項目方案。接著,學生落實項目方案,翻土、播種、養(yǎng)護、施肥、澆水、記錄,隨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從作物不發(fā)芽的焦慮到不健康的疑惑,從預期的美好到過程的落差,從長時間的靜默到每日見證生長的驚奇……整個項目學習過程發(fā)生了太多問題和太多意外,也給學生帶來了太多驚喜。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項目學習中,學生不僅學會了合作,而且學會了質(zhì)疑,學會了學習,學會了關心。學生經(jīng)常感嘆:“‘一米麥田’里不僅有勞動,還有語文、數(shù)學、科學、美術、音樂的綜合學習”“自留地雖然不大,但是每一株植物都值得被關心?!痹谶@方小小的自留地里,學生收獲的不僅是勞動果實,還有心靈的向陽而生。

“一米麥田”雖小,卻為學生營造了一方寬廣的育人場域,為學生推開了一扇又一扇眺望遠方的窗。

把勞動教育寫成詩

“每個人心里一畝一畝田,每個人心里一個一個夢,一顆呀一顆種子,是我心里的一畝田,用它來種什么,用它來種什么,種桃種李種春風”“一年之中,有四季來而復往,人的心靈中,也有春夏秋冬”……不知從何時開始,學生總喜歡來到“一米麥田”吟誦這些詩句。首耕現(xiàn)場、換季勞作、豐收時節(jié),從三毛的《夢田》到濟慈的《人的季節(jié)》,從起初的品讀到后來的歌唱,從讀別人的詩到寫自己的詩,“一米麥田”里的勞動就這樣被寫成了詩、唱成了歌,學校也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詩歌達人”。

四年級學生小賀就是一位“詩歌達人”,他的主題詩《一米麥田》深受喜愛。最近,小賀正在整理自己的詩歌,因為學校將為他正式出版詩集。有人說,“生命的豐碩都在土地里完成”,詩意的“一米麥田”不僅走進了學生心靈,而且把學生引向更加美好的詩和遠方。

“一米麥田”有四季,學生的心靈也有四季。學校希望學生能把頭抬起來,去看看云朵、天空,更希望學生用心靈感受那些眼睛看不見的事物?!锻郀柕呛穼懙溃骸八薪Y著籽的植物,都把充實的頭垂向大地,他們的表情靜穆、安詳,與人類做成許多大事情時一樣?!币苍S,這正是學生在“一米麥田”的收獲,也正是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的深層意義。

(作者單位系安徽省合肥市臨泉路第二小學)

作者:丁元春

《中國教師報》2023年05月03日第5版 版名:五育融合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