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女孩》:印度女孩與不法之徒苦戰(zhàn) 上演女性崛起
由深圳大百姓影業(yè)公司與印度合拍的影片《龍女孩》終于定檔,該片敘述了印度女孩普加受“功夫之王”李小龍精神的鼓舞,走上與不法之徒苦戰(zhàn)的女性崛起故事。在影片即將與觀眾見面之時,我與《龍女孩》的緣分,也像電影一樣一幕幕地在我腦海中回放。
數年前的盛夏,在一次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活動中,與同行朋友相聚時遇見了正在中影總裁班進修學習的深圳大百姓影業(yè)公司總制片人吳靜,臉上總帶著微笑的她待人熱情樂于交友,見我是電影院線搞發(fā)行放映工作的馬上就有吐不完的問題拋出,呈現出求知欲望極強的學生模樣,就此追加微信好友,日后時不時地交流些電影行業(yè)方面的信息。
同年深秋時節(jié),我應邀前往北京中影懷柔影視基地,在全國百家影院經理銷售培訓實戰(zhàn)營上客串擔任點評嘉賓,看到吳靜怎么也端坐在后排聽講,帶著疑問茶歇時免不了又要相互寒喧幾句(一般行業(yè)內熟人交往都如此),她又是帶著微笑謙卑地解釋道:“我參加總裁班進修學習電影制作,拍出電影都是要交給影院排映的,我當然要先來熟悉一下影院經理的經營理念和營銷手段,不然以后怎么對接得上呢?”當晚又約我在酒店大堂聊天,我第一次聽到她的公司已有中外合拍院線電影的規(guī)劃,并透露了大概劇情,還順口說了句,“到時候您來當我們的發(fā)行顧問喔,”我也就順口答應“好的,好的。”此時我心中暗自提升了對她的認識,認定這個女制片人是個既有事業(yè)心又有進取心的影視企業(yè)創(chuàng)業(yè)者、追夢人。此后的電話和微信交流隨著其公司電影項目的進展逐漸頻繁起來,明顯感覺到他們在創(chuàng)作的同時,已把了解中國電影市場和電影觀眾納入了自己的智力上升空間。
此后,我有了一次前往深圳的機會,便相約前往地處羅湖繁華地段的大百姓影業(yè)公司實地探訪,拜訪了公司創(chuàng)始人、總導演劉靜。劉導演本就濃眉大眼令人注目,他那一身唐裝衣著更讓人有了探究的興趣,原來他是李小龍的“鐵粉”,視李小龍為自已的人生精神導師,他認為唐裝是中國服飾文化的代表,穿在身上就有一種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他尋覓的合作者印度導演拉姆也是李小龍的鐵粉,可以為看李小龍電影不懼走幾十里山路。為此劉靜導演還專門向拉姆贈送了一套為其量身定制的唐裝,他們在境外參加電影活動時相約身著唐裝示眾,我終于也明白了他們合作的第一部院線電影為什么要選擇這樣的題材。
在深圳大百姓影業(yè)公司見到了他們的工作團隊,觀摩了他們?yōu)榕脑壕€電影作藝術和技術鋪墊的各類廣告、短片、網劇等影視作品,也了解到他們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中的《龍女孩》各種籌備情況。導演劉靜和總制片人吳靜無意中還透露出一個細節(jié),他們去印度RVG公司談業(yè)務,拉姆導演的辦公桌、會議室總是擺放著中國和印度兩國國旗,彰顯了一種嚴肅性和莊嚴感,墻上還張貼著李小龍的巨幅肖像和電影劇照。每當此時,一股發(fā)自肺腑的愛國主義情愫油然而生。為此,他們反復對劇本作了修正,努力使之既具有一定思想深度又具有廣泛娛樂品質,在情節(jié)、情感、情趣、情愛等各方面進行耐心細致的打磨調整。
由此可見,拍攝《龍女孩》的任務是艱巨的、協(xié)調是順暢的,信心是滿滿的、操作是有序的,故事是精彩的、畫面是吸睛的,也是廣大觀眾喜愛的那種既有意義又有意思的充滿商業(yè)元素的娛樂性類型影片。
去年3月14日,吳靜突然來電,告之《龍女孩》已完成初剪樣片想帶到上海讓我過目,當得知我正在寧波參加其他電影咨詢活動時,她當天晚上就攜帶素材飛抵寧波。那些天,網上正流傳一段根據印度電影《打虎英雄穆盧干》剪輯的小視頻非常火爆,由此引申出人們對印度片的即時好感,次日我就約請了一些同行好友帶著一般觀眾的心態(tài)對新鮮出爐的初剪版《龍女孩》進行審片式觀摩,總體現場效果是“比自己事先想象的要好很多。”
在寧波,吳靜還收獲了一個意外驚喜,曾任廣東中影南方新干線電影院線總經理的趙軍,正巧也在寧波為另一家公司策劃籌拍一部英模題材影片,經我介紹趙軍又被納入到《龍女孩》發(fā)行顧問的行列。吳靜興奮地表示,趙軍畢竟是行業(yè)共認的資深電影人,廣州與深圳相近聯(lián)絡便利,我們影片的宣傳發(fā)行又增添了重磅法碼。
集思廣議總比單槍匹馬強,去年5月下旬由博納影業(yè)集團承辦的全國電影院線推介會在廣東佛山舉行,我積極推薦初出茅廬的《龍女孩》與同行來個“新媳婦見婆娘”。遺憾的是飛機剛落地就被告之因疫情推介會被臨時取消。我們隨機應變做了三件事:一是相約已到現場的博納行政總裁蔣德富共進早餐小范圍交流,讓劉導和吳總制片結識頭部影片制作團隊,聽取了剛從《長津湖》殺青地趕來的蔣總介紹影片的宣發(fā)思路,以增強對電影宣傳發(fā)行的感性認識;二是前往《龍女孩》實景拍攝地李小龍樂園參觀,重溫中印兩國電影人在此拍攝時的軼聞趣事;三是自駕前往深圳,與大百姓影業(yè)公司的主要骨干繼續(xù)探討此后的相關工作。
10月下旬,第21屆全國電影院線推介會在浙江橫店舉行,我又一次陪同劉靜、吳靜以及《龍女孩》中方男主演石天龍一起與會。經過數月的磨練,深圳大百姓影業(yè)公司已經對影片宣發(fā)有了整體構想,總制片人數度飛往北京抽空拜訪了曾任北京新影聯(lián)院線副總經理的高軍,得知我和趙軍已參與影片發(fā)行顧問工作,高軍一口京腔爽朗地回復,“好啊,干脆咱仨光頭男再聚首,一起來為《龍女孩》鼓勁吶喊,挺好玩的!”吳靜在京找了媒體、廣告公司及同行朋友,把該合作接頭的工作都銜接妥當,還為《龍女孩》趕制出應時的電影防疫廣告口罩和影片衍生品撲克牌。另一頭的劉靜導演也早已“擼起袖子”,利用自身人脈和深圳改革開放帶來特有的商業(yè)氛圍,從公司抽調精兵強將撒開了環(huán)繞電影宣發(fā)的商務活動大網。
推介會上,《龍女孩》壓軸登臺亮相,導演、總制片人和男主角帶上精心準備的PPT和驚艷的短預告片,侃侃而談。在數十部國產影片推介中,《龍女孩》以其唯一中印合拍給與會者留下深刻印象。會議期間結識了許多同行好友,感受了濃烈的電影特有氛圍,也學到了其他一些制片方的新經營理念,看得出大百姓影業(yè)公司整體對電影宣發(fā)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感悟,一種要全力以赴干大事的情緒逐步顯露擴散。
10月31日下午,深圳大百姓影業(yè)公司趁熱打鐵舉辦了一場“三劍客引領大灣區(qū)電影票房新高度”的現場論壇,借此揭開了《龍女孩》宣發(fā)啟動的帷幕。由于我和趙軍、高軍三個“光頭眼鏡老男人”的坐臺暢聊,妙趣橫生的語言方式、激情昂揚的行業(yè)論述,吸引了深圳地區(qū)的投資股東、新聞媒體、企業(yè)代表、金融高手,現場氣氛極佳。這是借助地域性優(yōu)勢,用形式活潑吸人眼球的方式,為企業(yè)形象的塑造搭建了影視公司和電影項目的美譽度城堡。
11月1日夜幕中,趙軍獨自從廣州開車趕往深圳海邊的一棟民宿,準備參加第二天在此舉行的《龍女孩》宣發(fā)整體規(guī)劃研討會。研討會上最有激情的就數劉靜導演,他是個有擔當敢作為的中年漢子,與印度合作方的聯(lián)絡大多由他經手,而且還占有一口流利英語的優(yōu)勢,凡是談到希望印度同行合作的設想和要求,劉導都會第一時間出門拐角找個小巷即時與印度拉姆導演電話溝通,對方也一次次不厭其煩作了耐心回復,看來整個拍片期的合作已打下了互信的基礎。劉導的不懈努力促使印度方利用參加國際電影新片推介活動的時機,將最新出爐的《龍女孩》預告片在世界第一高樓迪拜哈利法塔點亮,很少有影片享受到此等高規(guī)格殊榮的。
其次,同樣激情洋溢的要數總制片人吳靜了,她經過外聯(lián)與各方打交道把工作的接點串聯(lián)起來,積累了很多信息。點多面廣是制片人應有的基本素養(yǎng),這些日子為《龍女孩》的奔波,使得她對電影宣發(fā)的各層面由粗通向精細化過度了,研討會上的任何問題她都談得出自己的看法及相對依據,對來自各方的尚未定論事宜都能疏理得通透明了,整體工作總能在理性設定的范圍內推進。有時我突發(fā)其想,眼前剛柔并濟活力無限的吳靜,不就是我們團隊中的“龍女孩”嘛,她在處理各種事務中的那股“利落勁兒”,讓我看到了行業(yè)內著名制片人陳紅、安曉芬的影子,在游泳中學會游泳正是她的真實寫照。
這里必須再次提及趙軍,他是思維活躍、睿智風趣的電影營銷行家里手,屬于那種出口成章、落筆成文的成熟型企業(yè)管理人才。在深圳海邊民宿的業(yè)務研討會上他的散發(fā)性思維派生出許多營銷閃光點,讓團隊每個人的想象空間得以拓展,與他合作過的同行都會眾口一詞地直呼受益匪淺。那天趙軍在毫無保留地提出了各種想法、建議和要求后,因次日另有活動又將連夜獨自開車趕回廣州,伙伴們不舍地送他到民宿小鎮(zhèn)停車場,在揮手告別目送小車漸漸隱身在茫茫夜色時,又有誰會料到這竟然是我們與趙軍的最后一次相見。今年1月22日,趙軍因突發(fā)腦溢血不幸去世,全國電影行業(yè)都為之感到極度悲痛,他竟然沒能看到為之付出過心血的《龍女孩》躍上銀幕的那一刻。中國電影又少了一顆智多星,我們十分懷念尊敬的趙軍老師。
值此《龍女孩》即持將公映之際,用文字勾勒自己發(fā)揮余熱中與年輕新興影視公司伙伴們,一起為影片的宣傳發(fā)行有緣的工作經歷,深感歷史不會忘記曾經的努力者,前輩也要為后人的努力擊掌喝采,學會安靜地呆在一角,去欣賞后來者的熱鬧和風光。
電影產業(yè)鏈是個系統(tǒng)工程,從制片發(fā)行到放映是這個系統(tǒng)工程的一條流水線,之前每當聽到影院經理強調自身“利益最大化”時,制片方(僅指非頭部影片)總有些說不出的胸悶,因為一部影片的票房全仰仗影院的排場和放映,而影院的盈利模式相對要寬泛得多,同檔數片的格局使影院的自由選擇度更大。從《龍女孩》的宣發(fā)過程,讓我見證了制片方思想活躍、精神飽滿、行動務實的真實工作狀態(tài),他們更期待與院線影院同舟共濟,繼承和發(fā)揚“為觀眾找影片,為影片找觀眾”的行業(yè)優(yōu)良傳統(tǒng),共同當好電影與觀眾之間的“媒人”,讓每一部經過努力的影片在市場上得到與其藝術追求和技術呈現相適應的社會效益和經濟回報。因為,我們有著共同的小目標:讓不看電影的人來看電影,讓看電影的人養(yǎng)成一種習慣,讓有看電影習慣的人看到更多更好的電影!(作者吳鶴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