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安靜的,不止是高鐵“靜音車廂”
原標題:應該安靜的,不止是高鐵“靜音車廂”
千呼萬喚,高鐵“靜音車廂”真的來了!據(jù)“中國鐵路”介紹,目前多趟復興號智能動車組列車專門設有靜音車廂。在12306App上購票時,旅客可選擇帶有“靜”標識的車次。在靜音車廂里,旅客可享受安靜的乘車環(huán)境,車廂內(nèi)語音播報音量是正常音量的30%-40%,乘務員提供一對一的到站提醒服務,旅客也需要配合遵守“靜音”約定。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靜音車廂”的推出,是為了保障乘客在公共場合的“安靜權”,彰顯了一種更有人情味的、更加精細化的現(xiàn)代服務意識,值得點贊。有位作家的短文《安靜權》中寫過,大意是公共場合中的乘客表面懈怠,實際比干一小時體力活還累,因為緊張,公共場合總給人不安全的潛意識,而消除緊張的辦法就是耳根清靜。這就是“安靜權”為什么如此重要。
那么對于高鐵噪音,“靜音車廂”可以完全解決問題嗎?這倒是很難。不少網(wǎng)友就提出“建議反向操作,靜音車廂和普通車廂比設置為7:1”“更應該是設置不靜音車廂”,這類建議其實反映的是部分乘客的樸素愿望:在幾乎每一節(jié)車廂,都可以享受“靜音”。
然而社會生活噪聲綜合治理是困難的,難就難在它處于人們自律與法律強制之間的地帶。如果每一列車廂都完全靜音,難免干涉到人們的一些正常生活交往的權利。之前網(wǎng)友坐地鐵手機外放被開“罰單”,已經(jīng)算是較大限度的處罰措施了。高鐵單獨設置“靜音車廂”,讓安靜成為一種選擇而非強制,也可能是出于這樣的考慮。
但“靜音車廂”只有幾節(jié),乘客對安靜的需求量卻很大,部分乘客如果購買不及時就可能搶不到票。同時,在那些非“靜音車廂”,是否默認就可以肆意外放手機聲音、大聲喧嘩了呢?這些乘客們產(chǎn)生的新?lián)囊膊粺o道理,而這才涉及到最根本性的問題,即,“靜音車廂”之外的安靜,也需要被守護。
根本上來講,公共場合的安靜,需要有嚴禁外放類的制度約束,需要有靜音車廂類的約定選擇,但更需要的,是大眾形成一種普遍的意識。
這種意識就像環(huán)境人格權所定義的那樣,“人類有權在一種能夠過著尊嚴和幸福生活的環(huán)境中,享受自由、平等和適當生活條件的基本權利,并且負有保護和改善這一代和將來的世世代代的環(huán)境的莊嚴責任”,“安靜的生活條件”就是其中之一。
需要強調(diào)的是,那些大聲喧嘩、刺耳的手機外放聲,無論在哪一節(jié)車廂,都應該被規(guī)制。
我們都希望即使身處公共空間,身邊也是安靜的、舒適的、不被打擾的,這需要我們每一個人都嚴格要求自己,回想自己被打擾、被吵鬧時的煩躁感受,懷有一顆禮尚往來的心,與他人共同遵守公共場所的安靜規(guī)定。這樣一來,想安靜就沒那么難。
從這個角度看,高鐵設置“靜音車廂”,也是在倡導形成一種自覺意識。在這一節(jié)車廂之間,社會希冀的文明就有了一個縮影。也許在這些或松或緊的調(diào)試之后,人們最終會找到一個合適的“度”,謹記私域之外須遵守的規(guī)則,養(yǎng)成安靜的文明。(小亢)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