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天天新視野】家校對“黑競賽”的態(tài)度是關鍵


(資料圖)

原標題:家校對“黑競賽”的態(tài)度是關鍵

“葉圣陶杯”華人青少年作文大賽被教育部“打假”后,違規(guī)競賽又一次引發(fā)關注。近日媒體調查發(fā)現,各類中小學違規(guī)競賽依舊不少。不少“大賽”動輒標榜“國家級”,但“交錢就有獎”。有的比賽不僅不在教育部發(fā)布的正規(guī)比賽名單之中,甚至查不到主辦方相關信息,實地探訪也撲空。

家長是否能辨認出“黑競賽”呢?2018年以來,“四大杯賽”一度被叫停,教育部“白名單”中的合規(guī)中小學生全國競賽項目也在減少,監(jiān)管部門的態(tài)度很明確,對違規(guī)競賽的治理也持續(xù)了好幾年,確認一個比賽是不是“白名單”外的違規(guī)競賽并不難。從近年來家長群中不斷迭代的杯賽“暗語”來看,熱衷于競賽的家長并非不知違規(guī)競賽真面目,而是過于了解其中的“門道”。再不濟,如北京朝陽區(qū)教委工作人員所回應的,教委要求所有學校每一位老師都要知曉競賽相關事宜,家長如果有疑問,給班主任打個電話就明白了。就算一個新手家長,按理說也能分辨比賽正不正規(guī)。

不排除被培訓機構話術蒙騙的家長,但從相關人員“參賽有保底”“主要是小升初簡歷優(yōu)化為主”等露骨的表述中,很難不讓人掂量一下比賽的真實含金量。大部分家長選擇睜只眼閉只眼,自然是為了讓自家孩子更有升學優(yōu)勢。教育部1月29日還重申,所有競賽結果均不得作為中小學生招生入學依據,也不得作為中高考加分項目,奈何還是打消不了部分家長的想象。是否還有學校將競賽和招生掛鉤,這個問題很關鍵。實際上,有老師宣傳某等級證書“有含金量”,也有老師按規(guī)定向家長強調違規(guī)競賽的風險和弊端,他們作為最接近家長的人群、對家長能產生直接影響的人群,或直接影響家長對競賽的態(tài)度。

避免過度競賽是教育規(guī)律的要求,也是避免“劇場效應”的要求。而一些學校出于“掐尖”考慮,往往需要人為拔高招生門檻,哪怕這樣的導向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和興趣培養(yǎng)。然而不論是近年來科研工作人員“幫助”孩子比賽,還是各種價格不菲但交了錢就有獎的違規(guī)競賽,學校掐的可能已經不是學生中的“尖子”,而又變成了“拼家長”。不客氣地說,相比于在電商平臺直接定制各種證書,“黑競賽”不過是以更高昂的價格、更繁瑣的程序、更具有欺騙性的語言,給揣著明白裝糊涂的家長蓋上一層遮羞布。水渾了,學校也未必能根據競賽成績判斷學生素質,實現最初所愿。

避免“黑競賽”隔三岔五變著法出現,首先要壓實學校責任:招生和競賽是否真正脫鉤,班主任是否提醒到位,等等。其次,有必要對弄虛作假的家長進行追責。去年,為了讓孩子考上理想的大學,一家長找“槍手”替考,雙方均構成代替考試罪被判刑。雖說在中小學升學中做小動作不如高考作弊嚴重,現實中也很少有因此被判刑的,但同樣是找人作弊以獲取不正當優(yōu)勢,也應該承擔一定責任。正一正競賽風氣,也讓競賽回歸教育本質。(維辰)

標簽: 身心健康 揣著明白裝糊涂 相關事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