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動畫《VIVY螢石眼之歌》開局5分結尾3分 少女英雄成長故事
四月新番剛播出時,我曾對一部原創(chuàng)動畫寄予厚望。
霸權社制作,《Re0》的作者長月達平擔任劇本,成片極為優(yōu)秀的演出效果,AI、百年時間旅行等喜聞樂見的要素……
這部動畫,就是——《VIVY螢石眼之歌》
不過,在四月番這個“最強原創(chuàng)季”的原創(chuàng)動畫們相繼落下完結的帷幕后,《VIVY》就不似初見般閃耀了。
《VIVY》并不算爛尾,如果同期沒有《巴克亞羅》、《電光機王》等同行對比,我甚至不會覺得《VIVY》有啥不好的。
但這一季的優(yōu)秀原創(chuàng)動畫實在是太多了,這也無形中拔高了我的期待。
初見《VIVY》,我以為自己會看到一部科幻大作,一部貫穿百年的AI發(fā)展史,充斥著各種陰謀與破局。
看到最后,我才明白,“AI”、“時間旅行”、“智械叛亂”不過是一層華麗的外衣,《VIVY》這部動畫,自始至終,就只是vivy的故事。
一個名為vivy的機械少女,追尋“心”這個概念的故事。
首先,本作對AI的設定就十分“曖昧”,AI只能有一個“使命”。
動畫開頭舉了個生動的例子說明這件事情:
一個以打字為使命的AI,聽到孩子的哭聲,只會在他床頭熟練地作出敲擊鍵盤的動作,試圖以這種方法哄寶寶。
這個例子雖然很AI,但是,通篇看下來,這片里的AI,尤其是vivy這樣的自律型AI,和人類的區(qū)別實在是太小了。
Vivy的使命是,“用歌聲為他人帶來幸福”,這個使命本身就是很抽象的概念,可解讀性很高。
她加入松本的“奇點計劃”,以阻止100年后的智械叛亂為目的行動,松本將這一行為解讀為“為了能讓更多的人聽到她的歌聲”。
這種對使命的解(歪)讀(曲),《我,機器人》里的那些歪解機器人三定律的AI都自愧不如。
最關鍵的是,vivy在劇中的種種表現,也讓她看上去更像一個不經世事的少女,而非AI。
盡管她有點缺乏幽默感,對松本的笑話經常無動于衷,可她的情感流露可一點也不少。
當松本否定她的使命時,她會一本正經地要求對方收回話語,停止侮辱她的使命。
當她去旭日旅館執(zhí)行任務時,她會因為何艾斯黛拉的相處,認為對方不可能是墜毀的元兇,要求做進一步的調查。
當她經歷了種種,再也無法展開歌喉時,她甚至會嘗試自己寫歌。
而且,在這百年旅途中,除了和松本一起執(zhí)行奇點計劃,她也一直沒有忘掉那個困擾她的命題——“用心歌唱,到底指什么?”
不得不說,這個困擾實在是太“人類”了。
而她的這個困擾,也讓我在看她的時候,經常跳戲到另一個角色身上。
同樣都是戰(zhàn)斗力爆表的美少女,同樣都有機械元素,同樣有些缺乏幽默感,情感表現平時淡薄,真的爆發(fā)起來不輸任何人。
一個在問“愛是什么”,一個在問“心是什么”。
沒錯,我說的就是薇爾莉特,通篇看下來,vivy這個角色形象和薇爾莉特重合度真的很高。
拋開vivy的身份不談,故事本身也有些經不起推敲的點。
例如,既然松本這么NB,他為什么要想著把vivy拉入隊呢?就因為造出它的博士本人是個vivy廚嗎?
Vivy是怎么知道自己鐵桿歌迷的飛機即將墜落的?這屬于未來信息,松本不想讓她知道,直接不告訴她就得了。
《VIVY》的結局,雖然不算崩,但是和當季其他原創(chuàng)動畫比起來,就差了那么點意思。
別人都是原地起飛,到了這就只是平穩(wěn)落地了。
奇點計劃最終失敗了,他們的本意是拖慢AI的發(fā)展進程,結果他們的每一次操作反而是加速了AI的發(fā)展。
作為黑幕的AI信息統合體(之前一直只作為背景出現)直接跳臉,表示就是它在搞事。
至于原因,總之是一些很常見的智械叛亂理由。
它將中止這場屠殺的權力交給了vivy,因為她是第一個嘗試進行創(chuàng)作的AI,符合它對于“新人類”的定義。
而vivy終結這場屠殺的方式,就是要親自把這首歌唱出來。
經歷了一次失敗后,博士又一次將vivy和松本送到了叛亂剛剛發(fā)生時。
這一次,他們沒有去救博士,直接去支援友軍,保存了有生力量。
然后兵分兩路,松本帶人壓制黑幕,vivy直接登臺開唱。
她也終于理解了“用心歌唱”的意義,對于她來說,用心歌唱就是帶著回憶歌唱,她百年來的記憶譜寫成的這首《螢石眼之歌》最終阻止了滅世。
這個結局只能說中規(guī)中矩,把該填的坑填了,盡管填得不太漂亮。
最后的這首《螢石眼之歌》,我感覺也稍微拉了點,《VIVY》這動畫的音樂質量整體很高,作為終幕的這首歌不如最初的《sing my pleasure》。
不過,這也許是為了體現vivy的青澀有意為之,畢竟是她首次創(chuàng)作的歌曲。
雖然我吐槽了這么多,但是,這其中的大多數吐槽,都是因為同期作品做得太好了,對比之下才顯得《VIVY》拉了。
如果它沒有生在這個神仙原創(chuàng)頻出的四月,這將是一部僅僅用“演出效果”就能征服觀眾、成為季霸的原創(chuàng)動畫。
我們在看一部動畫的時候,不僅僅是在看這個動畫講了什么故事,還得看這故事是怎么講的。
同樣的橋段,同樣想要傳達給觀眾的情感,換一種演出方法,可能就是完全不同的效果。
《VIVY》正是一部在演出上做到登峰造極的動畫,人物的情感以一種最震撼、最華麗的方式傳達給了觀眾。
這部動畫大致可以分為5個單元劇——拯救議員、阻止旭日墜落、摧毀人工島、歌姬自殺事件、以及最后的百年終幕。
看完整部動畫,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這個5個故事中的起承轉合,而是它們在最高潮瞬間的那副絕美畫面。
我不會忘記vivy月色下飛躍而出的倩影,她的長發(fā)如戰(zhàn)旗般飄揚,她的雙目如螢石般閃光。
我也不會忘記她擋下從天而降的巨石的一瞬,這一瞬的她傷痕累累,卻像天使一樣完美無缺。
我也不會忘記旭日旅館墜落時,艾斯黛拉姐妹響徹宇宙的歌聲,我也正是因為這幅畫面才徹底著了這動畫的道。
她們身邊的火越燒越大,她們所處的艙室無可避免地向地球墜落。
可她們卻還在盡心盡力地安撫著已經被送往安全地區(qū)的乘客們,她們的絕唱令人不覺自己身處災難中,只會隨她們的歌聲一道,欣賞壯麗的宇宙。
Vivy在人工島下定決心執(zhí)行奇點計劃的那個瞬間,我亦不會忘記。
那一刻,她咬著牙沖向那個早已迷失了初心的AI,一拳貫穿了她的胸口,終結了她無盡的徘徊與痛苦。
可是,當這個AI的人類戀人萬念俱灰地在vivy面前自殺時,雙手同時沾滿人類與AI的血,這等負罪感最終還是摧垮了她。
我更不會忘記diva的最后演出,在vivy陷入自閉后,另一個人格diva在她體內浮現,逐漸主導了這具身體。
和vivy不同,diva非常會唱歌,她迅速成為了巨星,還強勢地介入到了松本的奇點計劃中。
可惜,在打斗中,她被對方注入了人格消解病毒,就連神通廣大的松本也對此束手無策。
她的生命進入了倒計時,而她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形象,以最閃耀的模樣走上了舞臺,以一曲完美的演出一如既往地回應了眾人的期待。
謝幕時,沒人注意到,臺上的這位歌姬,已經不是那個名為diva的少女了。
雖然我前面說結局不盡如人意,但我還是無法忘掉vivy拼盡全力歌唱的模樣。
面對空無一人的觀眾席,面對逐漸崩壞的世界,她帶著她這百年的回憶歌唱著。
她的身體已經接近極限,爆出點點電火花,可她的歌聲卻沒有停下,宛如被荊棘刺穿胸口卻依然歌唱的夜鶯。
可以說,這些張力極強、震撼人心的畫面才是《VIVY》最根本的魅力所在,它們的表現力,足以讓觀眾忽略很多起承轉合上的瑕疵。
能以這種方式抓住觀眾的眼球、讓觀眾念念不忘,我覺得,這也是動畫這一體裁不同于純文字的獨特魅力。
作為一個動畫愛好者,我為《VIVY》的華麗演出而傾倒,不過,作為一個科幻愛好者,我也在《VIVY》上看到了一個科幻中的共性問題。
我前面曾經吐槽,《VIVY》中的AI過于像人類了,而涉及AI的科幻作品,同樣也繞不開這么一個問題:
作品中的AI,究竟有多有“人性”才算合理。
如果完全沒有“人性”,它就很難作為主要角色登場,因為,傳統的故事都需要人和人的互動,一個巴掌拍不響。
如果“人性”過強,那AI和人類還有什么區(qū)別?為什么一定要將其設定為AI?
這個困局,同樣也是AI題材科幻作品逐漸式微的根本原因。
所以,與其將《VIVY》當做一部AI科幻動畫,我想,我們還不如將它當做一部少女英雄成長故事去看。
拋去那些無用的糾結,盡情享受這個動畫為我們帶來的感動便好。
畢竟,并不是所有的好動畫,都需要以思考來反芻,有些動畫,它僅僅需要我們去感受它就足矣。
標簽: 少女英雄 成長故事 原創(chuàng)動畫 VIVY 螢石眼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