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天天資訊:城市需要更多“大師做小品”


【資料圖】

原標題:城市需要更多“大師做小品”

從公園里的休閑驛站,到地鐵外的廊亭風道,如今的北京街頭,一些體量不大卻貼近生活的公共空間及設施常常讓人眼前一亮,其中不少還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的作品。

鱗次櫛比的建筑,是人們對城市的“第一印象”。如果說大型地標撐起了城市的“骨架”,那么如珠散落于各處的“家具”“驛站”,則紋入了城市肌理。它們與大眾的距離更近、接觸更多,項目雖小能量不小。這些“小品”或古樸或現(xiàn)代,或精致或簡練,不僅承擔著大量的社會服務職能,也在潛移默化中塑造著公共審美,彰顯著城市格調(diào)。

“建筑的實質(zhì)是空間,空間的本質(zhì)是為人服務。”請“大師”做“小品”,其價值固然在于多多打造“最美風景”,但更重要的恐怕還是傳遞一種態(tài)度、一種導向。小項目也需大智慧,小天地也有大格局,引導更多高水平的規(guī)劃師、建筑師參與民生項目的設計,通過點滴細節(jié)的優(yōu)化美化,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公共服務,也將帶給市民更多生活樂趣和美的享受。

北京,既是千年古都又是現(xiàn)代化國際大都市,歷史積淀深厚,時尚氣息濃厚。最近這些年,北京拿出“繡花精神”推進治理精細化,城市面貌持續(xù)煥新,百姓身邊的微空間改造火熱進行。在系統(tǒng)打通城市經(jīng)脈時融入更多審美要素,在改善民生環(huán)境時觀照這座城市的底蘊與性格,引導形成具有首都氣質(zhì)的建筑風格和城市風貌,善莫大焉。

“把社會的大效益放在首位,這應該是每一個建筑師的追求?!苯ㄖ髱熀午R堂曾如是言。走到大眾身邊,走進生活日常,精心打造兼具形式美感與功能美感的驛站、風道、廊亭等等,讓公共空間“可觀、可居、可悟”,這座城市就會成為每個人身體和精神棲居的詩意家園。(湯華臻)


標簽: 城市面貌 火熱進行 千年古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