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當前短訊!受教育沒有“浪費”之說


(相關資料圖)

原標題:受教育沒有“浪費”之說

小伙兒??颇嬉u讀研后送外賣,被嘲“上了白上”;五旬大叔退休自學考上大專,被批“白上也上”。連日來,兩樁關于教育的新聞備受關注,有嘆息的,有嘲諷的,一時莫衷一是。

種種爭議,其實圍繞的無非是值得與否、“浪費”與否。一些人認為,念了幾年碩士,到頭來送個外賣,浪費知識;退休了還上大學,耗時耗力也“沒什么未來”,極不劃算。話里話外都是“算式”,說來說去都是“成本”。本質上,這就是一種經濟思維、物化思維。但他們恰恰忽略了最關鍵的一點,教育跟其他經濟活動有本質上的不同。它關乎人的全面發(fā)展,其目標既包括學習社會生產生活中所需的實踐技能,也包括習得豐盈精神世界的方法與路徑,而這些都是無法用所謂“成本核算表”來衡量的。

學有所成,既是某種狀態(tài),更是某種心態(tài)。無論是物質生活的改善還是心靈世界的豐富,只要心之所至、學有所得,就算不得“浪費”。更何況,當下高考報名已無年齡限制,就業(yè)擇業(yè)也已高度市場化,一個人什么年紀上學,從事什么職業(yè),純屬個人自由,只要合法合規(guī),任何選擇都應當?shù)玫阶鹬睾妥8?。作為旁觀者,有什么資格整天憑“自己的標準”橫加指責,拿“自己的算盤”品頭論足?

更要看到,習慣性地拿浪不浪費看教育,恰恰是對教育價值的消解。以“錢景”評判專業(yè),說什么“生化環(huán)材四大坑,最慘當屬地海農”,以就業(yè)光鮮度觀察名校生,去街道辦“大材小用”、回鄉(xiāng)種地養(yǎng)豬更是“有辱師門”,種種奇談怪論,既刻板狹隘,更流于功利。這樣的邏輯,多少也影響著社會對教育的看法,這不僅表現(xiàn)在,一些人學習時患得患失、焦躁浮躁,也使教育被當成追名逐利的工具,其他審美功能、社會功能被極大忽視?!皳炝酥ヂ閬G了西瓜”,這才是最大的得不償失。

教育是一種方法,亦是一種生活。它有知識的傳承與積累,有情感和價值的認同與激發(fā),更有心靈的對話與提升。讓受教育者在實踐中自我成長,讓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擁有自己的舞臺、成為最好的自己,這就是教育的意義。(湯華臻)


標簽: 經濟活動 成本核算 全面發(fā)展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