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熱文:“啃老”?不如逼自己一把試試

原標(biāo)題:“啃老”?不如逼自己一把試試

一位忘年交朋友每談及自己的孩子,總會不自覺地皺起眉頭、語調(diào)升高,有時語罷還會附上一聲或長或短的嘆息,不為別的,只因孩子已大學(xué)畢業(yè)3年,至今未找到工作,喜歡宅家和打游戲,過起了“啃老”的生活。


(資料圖片)

朋友急在心里,但面對無動于衷的20多歲的青年也無可奈何,四處托人幫孩子找起了工作,還曾問我,年輕人到底是怎么想的……可憐父母心!

仔細想想,類似的新聞我倒是看過不少?!翱欣稀蓖⒎窃?,而是個結(jié)果。有人因二戰(zhàn)、三戰(zhàn)考研,有人因全力為出國深造做準(zhǔn)備,也有人因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種種無奈之下只能暫時“啃老”,也可理解。

但也有人因求職等受挫,便打著學(xué)習(xí)、考試等各類幌子,行逃避工作之實,躲進一方天地、日漸消沉,屏蔽家門外的世界和壓力,就此常年“擺爛”寄生于父母。如果有人為此苛責(zé)他們,他們反而更覺委屈、不被理解,能理直氣壯地數(shù)落出一堆需要對此結(jié)果負責(zé)的人或事(除了自己),或又覺得旁人多管閑事,畢竟“又沒吃你家大米”。

我們常聽到的一個“啃老”理由是,一直找不到自己喜歡的工作。然而,換個角度思考,在工作中所需付出的和所能實現(xiàn)的,遠非“喜不喜歡”所能涵蓋。

最近,一段視頻讓很多人認(rèn)識了一名19歲的臺州男孩王偉旗。他沒那么幸運,父母離異,為治療姐姐的先天性心臟病,本不富裕的家庭開始負債。他為攢上高中的學(xué)費,暑期去做倉庫搬運工,一天工作約12個小時,有時舍不得多花錢,中午餓了就多喝兩口水對付一下,這樣干了兩個多月掙到5000多元。你能說,他真的喜歡這樣的工作嗎?

他的不幸還不止于此:高一時姐姐離世,高二時被他視為“媽媽”的姑姑離世,高考前一個月,父親突然昏迷,被診斷為尿毒癥。今年5月,他的父親離世,留下他和奶奶,以及20多萬元的債務(wù)。據(jù)《臺州晚報》報道,這些債務(wù)主要因王偉旗父親治病而欠,曾伸出援手的親戚朋友在其父親去世后主動開口,免了這欠賬。但王偉旗和奶奶不答應(yīng),扛起了這筆債務(wù)。

19歲的王偉旗當(dāng)過客服,發(fā)過傳單,和奶奶開起小賣部,視頻中的他還因送外賣導(dǎo)致左手骨折。但他覺得自己是幸福的,“我有學(xué)上,有奶奶,還有一個小事業(yè)(小賣部)”。

或許,在有的人看來,這樣的工作不值一提。但他通過自己的勞動替亡父還債,于家人是孝道,于親友是信義,于自己又何嘗不是一種為人的自尊、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

又或許,有人覺得,自己比王偉旗幸運,即便不工作也會有父母“兜底”。

的確,躲在父母的羽翼下,安全、舒適。但不知,我那位朋友的孩子看到自己的父親,有時為了養(yǎng)家糊口,不得不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又會作何感想。父母會毫無怨言地為孩子遮風(fēng)擋雨,誰又來給逐漸衰老的父母撐把傘?

人貴在自立自強。

即便不為別人,為自己的尊嚴(yán)而戰(zhàn),也莫要永遠做生活的“巨嬰”。有時,不如逼自己一把,再去嘗試一下,離開父母的羽翼,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還有更廣闊的天地。(孫慶玲)

標(biāo)簽: 不值一提 自我價值 還有一個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