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簡訊:對“后人嫌棄的老地名”該不該修改?


【資料圖】

原標題:對“后人嫌棄的老地名”該不該修改?

很多城市的一些早期地名被修改。這些地方初期大都僻遠,由底層居民命名,風格直白粗野,市井氣息濃厚。例如,寧波象山原來一個叫“鴨嘴頭”的地方如今改成了“鶴浦”;寧海桃源街道有個叫“雅致岙”的地方,原來叫“野豬岙”,后人因為嫌村名粗陋嚇人,也用方言諧音易名成如今詩意滿滿的地名。(6月16日《寧波日報》)

是不是所有的地名都應該充滿正能量或詩意滿滿?寧波的“鴨嘴頭”其實有著美麗的故事。清道光中期,溫州、臺州20余戶移民來此搭寮墾種,漸成聚落。因村北港邊有一山丘,早期居民認為很像在海邊啄食的鴨嘴,故將其取名“鴨嘴頭”。“鴨嘴頭”好聽嗎?也許不夠詩意,但卻很形象、直白,而且有著不可替代的歷史意義。

雖然說歷史發(fā)展到今天,話事權落到了今人手中,我們有了以現(xiàn)在的審美去定義地名的權利,但這個權利該怎樣使用,卻是應該仔細考慮考慮,慎重施行的。

我們看到,“后人嫌棄”,是一些地方將“老地名”換成“新地名”的理由。前幾年,修改“老地名”甚至成為一種現(xiàn)象。有的地方進行擴建改造,擴建改造之后,地方政府會將“老地名”直接換成“新地名”;還有一些居住在“老地方”的居民認為“老地名”不文雅,不詩情畫意,大家同意“換名字”;還有就是一些地方在建設了新的小區(qū)之后,“老地名”“老村名”“老路名”就隨之銷聲匿跡了 。

然而,也有一些居民對“老地名”情有獨鐘。例如,河南省鄭州市就出現(xiàn)過這樣的事情:有關部門實施城市改造后,在沒有經村民統(tǒng)一的情況下,將原來的“老村莊”“老地名”“老路名”進行了重新命名。當?shù)氐木用袷植粷M,他們認為失去了“老地名”就如同失去了“老生命”,要求政府部門恢復以往的“老地名”,結果皆大歡喜,最終政府尊重了居民的意愿,恢復了“不好聽”的“老地名”。

為什么他們會對“不好聽”的“老地名”的老地名情有獨鐘?因為這些地名和他們的記憶緊密結合,其中有歷史、有記憶,有不少人夢里的鄉(xiāng)愁。雖然這些“不好聽”的“老地名”不夠詩情畫意,但其畢竟這是一種歷史的延續(xù)與傳承。

城市不斷更新,鄉(xiāng)村正在振興。今后會有更多地方因為基礎設施建設而煥然一新。但是,對于“不好聽”的“老地名”是否要“與時俱進”地拋棄掉,我們還是應該多些思考與慎重。在修改地名的時候不妨多聽聽民眾的意見,聽一聽每一個留在這片土地,或者從這塊土地走出去的人的意見。畢竟,每一個“地名”所承托的歷史文脈和鄉(xiāng)愁記憶,不是單單某一個決策者或群體所能徹底了解的。(郭元鵬)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