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工人日報e網(wǎng)評】讀書破萬“卷”(juǎn),請相信閱讀的力量

龔先生

今天,首屆全民閱讀大會在北京開幕。今天,也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讀書日。

前兩日,龔先生看到一份當當網(wǎng)聯(lián)合易觀發(fā)布的國民閱讀洞察報告,發(fā)現(xiàn)這屆年輕人讀書比通常想象中“更狠”。報告顯示,從閱讀的頻次看,近60%有讀書習(xí)慣的用戶每周閱讀3天以上;從閱讀時長來看,有近30%的用戶每日保持了2小時以上的閱讀;而在這部分閱讀人群中,90后、00后分別占比30.3%、23.3%。由此看來,這屆年輕人讀書的能力遠超想象,至少情況比一直有人擔心的“現(xiàn)在年輕人不怎么讀書”要好很多。

“大部分時間是在刷手機吧?”很多網(wǎng)友并不認可這個數(shù)字。

拜托,都2022年了,還在糾結(jié)是讀紙質(zhì)書還是電子書,就OUT了。

報告顯示,一線城市與新一線城市的被訪者更喜歡在通勤時間閱讀,其中多數(shù)人更喜歡在乘坐地鐵、公交車或者飛機等交通工具時看書。即便是僅有兩小時的自由休閑時間的工作日,仍然有48%的被訪者愿意花費一半以上的休閑時間用于讀書。

為什么在忙碌、喧囂、浮躁的生活中,還有人想要讀書呢?

龔先生看來,那些在百無聊賴之時拿起的書,或許會在未來某個時刻對自身帶來幫助。

別把這話簡單理解成“讀書改變命運”的勵志說教。快樂、慰藉、休閑、抵御焦慮,這些非功利的目的,可能才是讀書的最大益處——讓我們足夠強大來抵御生命旅途中種種不期而遇的變故。

2020年,來自湖北的農(nóng)民工吳桂春在“東莞圖書館讀者留言表”上寫道:“我來東莞十七年,其中來圖書館看書有十二年。書能明理,對人百益無一害的唯書也……”

吳桂春在“東莞圖書館讀者留言表”上留言。圖源:央視網(wǎng)

這件事當時引起不小轟動。無工可打、正要黯然回鄉(xiāng)的吳桂春也因此迎來一番新光景。在沒有被關(guān)注到的年月,在這位普普通通的農(nóng)民工眼中,讀書是為了在人生的艱辛之外,找到心靈的愉悅和平靜。讀書,能溫暖一個人的心,也能溫暖一座城市。

而第一個將這張照片發(fā)到網(wǎng)絡(luò)上的網(wǎng)友李老師,與吳桂春的人生軌跡不同。他也出生在貧困地區(qū),但一路讀到博士,現(xiàn)在是一名大學(xué)教師。生活在同一城市,常去同一所圖書館,但他們并不認識。不過,閱讀沒有辜負李老師,也沒有辜負吳桂春。他們都在讀書中找到了生活的樂趣與意義,愛上了一座城市。

讀者在國家圖書館閱讀大廳內(nèi)看書學(xué)習(xí)。新華社記者  陳曉根 攝

讀書,無礙學(xué)歷,也無關(guān)職業(yè)。

龔先生采訪過很多一線勞動者,閱讀給這些勞動者生活帶來很多改變。通常,閱讀與他們的生計并不搭界,但也正因為不搭界,在他們的人生中,閱讀才顯得更為重要。

戰(zhàn)勝北大才子、折桂中華詩詞大會的快遞員雷海為,用點滴時間在書店蹭書看,回到宿舍,默背默寫,靠著這種原始的方式,一年背誦800首詩詞。那時的他并不知道有中國詩詞大賽,更不知道自己會因為背詩而改變命運。但他依然在讀書當中,找到了心靈的歸宿、靈魂的安妥。

一位打工詩人曾對龔先生說,閱讀對他的生活沒有多少改變,但確實使他的內(nèi)心得到提煉與升華,讓他懂得對家庭、對人生的責任,不至于放縱沉淪。

作家梁曉聲說過:“讀書是最對得起付出的一件事,你多讀一本好書,就會對你產(chǎn)生影響?!?STRONG>如果不去糾結(jié)功利的目的,便會釋然于讀書是否“有用”這個話題。

快遞員雷海為在工作間隙讀書。圖源:央視網(wǎng)

對很多人來說,閱讀是精神追求,是錦上添花,是糖,是生活中的一點甜。

對另一些人來說,閱讀可能是生命的光亮,是雪中送炭,是鹽,是生命的必需品。

是糖是鹽,各種滋味只能靠自己去品讀。

讀書能否破解生命中的焦慮,能否破除生活中的各種“卷”,這事也得靠自己去體會。

世界讀書日的宣言里寫道:“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無論你是年老還是年輕,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裕,無論你是患病還是健康,都能享受閱讀的樂趣。”

龔先生相信,閱讀從不會辜負每一個愛閱讀的人,閱讀是有力量的。

標簽: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