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清明檔“涼”了,不只是疫情惹的“禍”

【藝評】

原標題:清明檔“涼”了,不只是疫情惹的“禍”

羅筱曉

1.2億元。這是剛剛過去的清明檔電影市場的總票房。除去2020年全國電影院因疫情歇業(yè)外,該票房營收額創(chuàng)下了10年來同檔期最差成績。

導致票房慘淡的原因有目共睹。根據(jù)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截至4月2日,全國營業(yè)影院總數(shù)為5671家,全國影院營業(yè)率為47.1%。在關閉電影院的城市中,上海、深圳、南京等都是重點票房城市。尤其是上海,長期占據(jù)著國內票房產出第一名的位置。

全國超過一半的電影院無法正常營業(yè),除了直接讓觀影人數(shù)大量減少外,也影響了新片的上映。在本輪疫情發(fā)生前,曾有10多部影片官宣定檔清明假期。其中,既有人氣明星朱一龍主演的主打親情牌的《人生大事》,也有由影壇常青樹劉青云領銜的港片《神探大戰(zhàn)》。此前,業(yè)內還對擁擠的清明檔寄予了厚望,希望有影片能像去年同期上映的《我的姐姐》一樣成為黑馬,更希望它能開啟電影院2022年的春天。

然而3月底,先是《人生大事》和《神探大戰(zhàn)》同日宣布因疫情原因延期上映,隨后,多部影片也相繼撤檔。等到清明假期開始時,影院內剩下的只有前期已上映的“舊片子”和兩三部小制作影片,這自然會影響到消費者走進電影院的熱情。

與國產電影“知難而退”不同,3月以來,已有包括《新蝙蝠俠》《神秘海域》等在內的多部好萊塢電影相繼上映。此外在4月剩余的時間內,還有以《神奇動物:鄧布利多之謎》為代表的一批外國電影將引進上映。不過,從進口片在清明假期前后的表現(xiàn)來看,要靠它們拯救院線似乎有些勉強。一方面是因為部分進口片此前已上線流媒體,一些觀眾得以提前觀影;另一方面,即使頂著大片、經(jīng)典IP甚至比國外還提前上映的頭銜,大多數(shù)進口電影的號召力也不如從前了。比如,在沒有太多競爭對手的情況下,3月中旬上映的《新蝙蝠俠》目前為止票房尚未突破1.5億元。

不久前,“中國觀眾為什么不愛好萊塢大片了”這一話題曾登上社交媒體熱搜榜。不只是《新蝙蝠俠》票房平平,前期在流媒體上線的《蜘蛛俠:英雄無歸》在口碑方面也撲了街。顯然,如果說2012年上映的《復仇者聯(lián)盟》讓中國觀眾在大屏幕前見識了何為電影工業(yè)下的優(yōu)質產品,那么經(jīng)過10年時間,不少觀眾的審美能力和判斷標準都有了大幅提升,只靠復制粘貼故事套路和視覺設計的電影已不能滿足人們的觀影需求。

當然,同樣的問題也存在于國產電影之中。在經(jīng)過近幾年高速發(fā)展后,中國電影市場接連遭遇了瓶頸或困境。究其原因,最主要的還是缺乏好創(chuàng)意、好故事,而疫情不過是將這些問題進一步放大罷了。說到底,局部疫情暴發(fā)導致影院停擺不是常態(tài),如果有質量過關的片源,如果觀眾不用在全部“就那樣”的影片中勉強做出選擇,相信依然會有不少消費者愿意走進電影院。

院線清明檔的失意已成事實,但它并不能代表未來電影市場的走向。除了前期撤檔的幾部有一定期待值的電影,也有部分新片瞄準了即將到來的有5天假期的“五一”檔期。如果到時候疫情形勢能有所緩解,相關影片的質量能獲得認可,那么,電影行業(yè)遲到的春天或許就真的能開啟了。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