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安全教育不能流于形式主義
原標題:學生安全教育不能流于形式主義
3月28日,是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全國各地紛紛組織公安、消防、安監(jiān)等部門進學校、進課堂,讓學生們零距離地體驗如何正確應對身邊的安全風險,給孩子們送上一年一度的安全“大禮包”。對中小學生設立專門的安全教育日,最早開始于1996年,迄今已是第27屆,這一制度為提高中小學生安全知識、保障孩子們健康成長作出了積極貢獻。
對成長中的孩子們而言,安全是最寶貴的。對中小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就是為了全面深入推動中小學生安全教育,讓孩子們在成長的道路上更好地識別風險、防控風險、應對風險,從而降低各類傷亡事故的發(fā)生率。然而,客觀來說,近年來我國校園安全形勢不容樂觀,校園安全事故頻頻發(fā)生,這種嚴峻現狀的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小學生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識和安全能力。
中小學生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識和安全能力,說明對中小學生的安全教育存在短板和不足。就拿造成中小學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殺手”溺水來說,據不完全統(tǒng)計,我國每年約有57000人因淹溺死亡,青少年在其中占很大比例。溺水者常以面部朝下、近似直立的狀態(tài)飄在水中,被誤以為是正常潛水狀態(tài),導致救援不及時而溺亡。專業(yè)人士指出,不建議未經救援培訓的游泳者冒然下水施救,更不建議在岸邊多人手拉手下水救援,這些方式都容易引發(fā)更多的溺亡事件。如2020年6月,重慶潼南區(qū)就有7名小學生,因試圖救援1名落水同伴而全部溺亡,釀成血淋淋的教訓。
生命安全是一切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yǎng)的前提。如果連生命安全都無法保障,那人生的所有理想、意義和價值都將淪為虛無。然而,大多數時候,在應試教育、升學考試的壓力之下,學生安全教育常常處于被邊緣化的境地,時間不足、資源匱乏、流于形式、缺少實踐演練都是常態(tài)。許多學校把“安全教育”變?yōu)椤鞍踩芾怼?,只要確保此時此地不出事,就盡可能把學生的時間排滿能產出“分數”的課程。在這種功利主義的教育方針影響下,許多中小學生直到長大成人仍然不會使用干粉滅火器,遑論正確應對處置更加突發(fā)和緊急的安全風險呢?
比較而言,一些發(fā)達國家對中小學生的安全教育明顯更加“走心”,安全教育的成果直接體現為學生普遍具有較強的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例如日本,作為自然災害頻發(fā)的島嶼國,日本的學校始終致力于與學生家長和其他有關部門溝通協調,組織學生參與防火、防震、防災演習,其安全教育完全浸潤到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俄羅斯通過立法將生命安全基礎知識作為必修課,1-11年級學生根據循序漸進原則,學習學校的安全措施、城市中的危險因素、自然災害事故與人的安全、犯罪性極端異常情況等課程,安全教育已成為俄羅斯中小學生社會化的重要內容。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師所從事的不是工業(yè)流水線,而是培養(yǎng)一棵棵茁壯成長的幼苗?!卑踩前l(fā)展的前提。中小學生處于成長階段,在生理上和智識上都有待成長提升,在中小學教育階段加強安全教育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須的。在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我們要利用這一契機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安全教育,更應當警惕將學生安全教育形式化、邊緣化、表面化的不良傾向,樹立正確的安全教育觀,確保安全教育的常規(guī)化、多樣化、系統(tǒng)化,真正呵護中小學生茁壯成長。(光明網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