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那個讓傳播風險“到我為止”的人
【現(xiàn)場·我在我思】
原標題:做那個讓傳播風險“到我為止”的人
羅筱曉
接觸了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或密切接觸者后該怎么辦?最近,北京網(wǎng)約車司機魯師傅給出了一份很有借鑒意義的答案——
在2月21日載客途中,魯師傅車上的乘客接到了疾控部門的電話。魯師傅了解到,這名乘客是從外地返京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密接,且已有發(fā)熱情況。“不能當一個病毒傳播者”,成了魯師傅當時的首要想法。在把乘客送到目的地后,他立刻停止接單,用隨身攜帶的酒精對車內(nèi)進行消毒,隨后驅(qū)車前往家中平日閑置的一處住所自我隔離。他還特意把車停在了小區(qū)外一個偏僻的露天位置,回家途中未與任何人接觸,連電梯按鈕都是用鑰匙觸碰的。
第二天,魯師傅搭載的這位乘客被確診了。接到疾控部門電話時,魯師傅如實報告了全過程,并被轉(zhuǎn)至集中隔離點接受醫(yī)學觀察。
作為密接者,魯師傅上述一連串防疫操作一經(jīng)報道,便引得網(wǎng)友大加贊賞,有人說這是“教科書級別的防疫指南”,有人要給魯師傅“加雞腿”,還有人總結“這樣的網(wǎng)約車司機,能處”……
疫情下的第3個年頭,很容易理解人們?yōu)槭裁磿︳攷煾挡涣呖洫劇J聦嵣?,無論精準化防控工作做得多么出色,一旦有確診病例或密接者出現(xiàn),周圍的人、相關的區(qū)域都難免會受到影響——少則幾層樓、多則整個小區(qū)被劃為封控范圍,大人不能上班,孩子不能上學,相關人員的單位同事、學校同學也會受到影響。更不用說一批流調(diào)人員、核酸檢測人員、物資保障人員要為此東奔西跑、忙前忙后。這些情況,人們都或多或少、或近或遠地有所體驗和感受。
盡己所能成為病毒傳播的“終結者”,魯師傅并非孤例。幾天前,一位剛返回青島的市民從新聞中得知自己在外地活動的場所出現(xiàn)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后,立即自行前往醫(yī)療機構進行核酸檢測。雖然結果顯示為陽性,但如此做法仍為疫情防控贏得了時間。
相比之下,也有少數(shù)人的行為與魯師傅等大相徑庭。在北京此輪散發(fā)疫情中,有不止一人在已得知自己是核酸檢測陽性人員的密接者或次密接者的情況下,仍外出就餐、購物,甚至在流調(diào)時隱瞞行程軌跡。目前,這些人員雖都面臨調(diào)查、處理,但他們的行為給鄰居、社區(qū)、疫情防控帶來的麻煩仍在繼續(xù)。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依然復雜嚴峻,我們能取得現(xiàn)有的防疫成效,要歸功于相關舉措的果斷施行、疫苗的有序接種、醫(yī)護人員的科學救治、一線疫情防控人員的堅守等多方面因素。這當中,每個普通人對防疫工作的配合、支持同樣重要。
疫情防控人人有責,這句老生常談的話在常態(tài)化疫情防控形勢下,很容易變成“光說不練”。從“忘記”在公共場所佩戴口罩,到不再嚴格執(zhí)行個人消毒措施;從不被要求就不愿掃碼,到明知自己是高風險人群還四處走動、隱瞞行程,這背后都是麻痹、僥幸心理在作祟。而任何一次大意都可能給病毒以可乘之機,都可能讓社會付出巨大成本。
我們無法左右疫情持續(xù)的時間,無法改變病毒變異的方向,但只要時刻繃緊腦中那根弦、抱持對自己和他人負責的態(tài)度、了解緊急狀態(tài)下的處理方式,當疫情警報突然拉響時,就能做到讓可能存在的傳播鏈“到自己為止”。這種阻斷行為所能產(chǎn)生的效果,或?qū)㈦y以估量。
不難想見,當越來越多的人能夠做到“到我為止”“不在我這兒掉鏈子”,疫情防控之戰(zhàn)便會再添一件利器、再多一道“保險”——而這幾乎是一件人人都可從中受益的事情。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