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取暖改造是好事 替代品能否滿足群眾取暖所需卻是大問題
2019年開始,河北秦皇島山海關區(qū)在古城區(qū)域內全面禁煤。今年開始,環(huán)保管控升級,全區(qū)域也禁止燒柴火,甚至采取封堵爐灶等極端手段。隨著北方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jié),當地部分老人和困難群體挨冷受凍,令人揪心。
據媒體報道,中午12點,一些居民家里溫度不到7度,早上起來屋內更是只有4度或5度,居民在家要穿厚厚的棉衣,或鉆在被窩里,還凍得直打哆嗦,甚至有殘疾人被凍哭……
雖然當地政府免費發(fā)放了電暖氣,可是“暖氣片開開,溫度也上不來。”很多住戶室溫不滿10度。居民向有關部門反映,得到的回復卻是“咱這也沒辦法”。當地開展的所謂“包聯幫扶”,實際卻是嚴防死守、嚴禁燒柴。“領導帶隊,現場辦公”不解決群眾的冷暖問題,只是“回頭看,再封堵”,讓挨凍的群眾怎么想?
當地大舉“煤改電”,是為了環(huán)保減排。對此,一位71歲的大爺說“清潔取暖改造是好事,大家都支持”,足見群眾的理解和善良。然而,替代品能否滿足群眾取暖所需,卻是一個大問題。
除了“煤改電”造成的取暖溫度問題,說好的補貼電費,也遲遲沒有兌現。困難群眾家庭每月面臨一千多元電費和燃氣費,實在是承受不起,根本不敢用電取暖。對此,群眾心里怎能沒有怨氣?
推進北方地區(qū)清潔取暖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同時,國家相關部門多次強調,杜絕“一刀切”,堅持宜氣則氣、宜電則電、宜煤則煤,實事求是、因地制宜保障群眾取暖。說到底,清潔取暖的核心還是取暖,保障群眾取暖是根本原則。
反觀一些地方,沒有將群眾冷暖置于首要位置,而是只重視排放數據是否“好看”。特別需要強調的是,管理者應依規(guī)辦事。秦皇島市及山海關區(qū)政府官網上,從來沒有發(fā)布過禁止燒柴取暖的通告。山海關區(qū)一位負責人也表示,古城內不讓燒柴只是倡導。可實際卻是,誰家冒煙就去敲誰家門,強行封堵爐灶和爐炕。面對追問,相關人員始終回避。如此自相矛盾、言行不一,當地管理者的公信力是不是也會流失?
山海關古城是一座有著六百多年歷史的老城區(qū),存在著老人多、平房多、生活困難家庭多的“三多”現象。對于這樣的地方,當地管理者在制定政策時更應該多方考慮、認真調查摸底,把工作做好,而不是簡單的“一刀切”,不尊重居民實際情況,亂作為。否則,即便數據看上去“達標”了,恐怕也難逃“盆景”質疑。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自己凍著唄,沒辦法啊。”群眾的話語中透露出無奈,更映襯出最樸素的訴求。對此,當地管理者應該認真反思,拿出具體方法來解決民眾的實際困難,任何推諉卸責都是對人民群眾不負責任。
環(huán)保不是“畢其功于一役”,而是要依靠保民生、重協(xié)調、可持續(xù)的有效措施。萬萬不能保了數據而冷了民心。(蔣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