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聚焦 >

家委會變了味 該如何步入正軌?

家委會,本義是架起學校與家長溝通的橋梁。然而,最近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個別家委會成員只顧站在學校的角度來傳達學校意圖,卻不愿反饋家長真實聲音,引起了部分家長的反感。專家建議,家委會應該與學校建立定期溝通制度,“家校社”聯(lián)動,讓彼此關系更和諧。


(相關資料圖)

家委會成員婉拒傳達訴求

“張媽媽,您是學校家委會成員,我們班級連續(xù)兩個學期都更換了語數(shù)外主科教師,請您代表我們向?qū)W校提出訴求,不要頻繁更換老師?!?/p>

“這……我不太方便,你們?nèi)绻幸庖?,自己向?qū)W校提吧?!?/p>

不久前,市區(qū)一所小學家委會成員與班級家長如此溝通對話。

這位家長告訴記者,自己孩子所在班級上學期更換了語文老師,這學期又更換了數(shù)學老師,頻繁更換老師,讓家長們很有意見。

班上正好有一位家長是年級家委會成員,于是家長們寄希望于她,希望能通過她向?qū)W校提出訴求,卻遭到了這位家委會成員的委婉拒絕。

“其實就是害怕得罪老師,得罪學校?!币晃患议L表達了看法。

“如果家委會成員不能代表家長,不能傳達我們的合理訴求,要這樣的家委會成員有什么用呢?”一位家長憤憤說道。

家委會工作不容易做

“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其實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有時候作為家委會成員,還是挺難做的?!辈稍L中,數(shù)位擔任過家委會成員的家長告訴記者,家委會成員需要有較高的責任心,承擔一些工作,同時要付出時間精力,“有時候還要開會,自己的工作要調(diào)整時間?!?/p>

比如在疫情期間,不少家委會成員就承擔了相關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信息的工作,確實很辛苦。

市區(qū)一所熱點小學家委會成員王先生告訴記者,自己孩子一進校,他就加入了年級家委會,平時事情不算多,“主要是傳達一些學校的政策,向家長做好解釋說明工作等?!?/p>

不過,王先生也坦言,這一角色并不好做。“作為家委會成員,當然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學校和家長們有效溝通的橋梁,但有時候要向家長們傳達一些不適合官宣的消息,引導家長們的行為?!?/p>

家委會可定期開會討論議題

“家委會應該建立制度,定期與學校溝通議題。”江蘇省特級教師、邗江區(qū)教育局副局長、邗江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主任馮長宏分析,家委會成員應該及時將家長的問題與情緒反饋給學校,學校也要充分發(fā)揮家委會的作用,及時溝通,處理矛盾。

馮長宏分析,現(xiàn)在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家委會太弱,淪為學校的附屬,另一種是家委會太強,容易與學校產(chǎn)生對立情緒,這兩種家委會都不科學。

“家委會存在的意義,是促進學校和家庭之間的配合,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一個好的家委會,一定是定期召開會議,把家長反饋的問題及時向?qū)W校溝通,大家商量著解決問題。”

家長參與學?;顒拥膸讉€層次依次為:被動參與學?;顒?、主動參與學校活動、參與學校的組織、參與學校的管理、參與學校的決策。

“目前大多數(shù)家委會還在中間層次,組織的作用沒有常態(tài)化發(fā)揮,沒有真正起作用,這跟組織架構也有關系,也希望大家在實踐中,勇于探索,走出一條‘家校社’聯(lián)動的科學道路來?!?馮長宏說。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