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財經(jīng) >

世界今日報丨外匯市場宏觀審慎管理須進一步加強


(資料圖)

9月26日匯市開盤前,中國人民銀行宣布28日起將遠期售匯業(yè)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上調至20%,這是本月央行第二次出手穩(wěn)匯率。

隨著美元指數(shù)的持續(xù)走強,全球非美貨幣正處在“暴風巨浪”中,越來越多國家的貨幣當局表達出對本幣匯率的擔憂,甚至出手穩(wěn)定匯率。上周以來,韓國、日本、印度尼西亞等多個亞洲國家干預匯市以穩(wěn)定本幣匯率波動。中國央行此番再度出手,與其他多國央行一樣,并非意在逆轉本國貨幣兌美元的貶值趨勢,而是作為一種對沖力量,緩和本幣貶值的節(jié)奏,避免外匯市場單邊預期過度聚集和匯率非理性波動。

自2015年“811”匯改以來,央行積累了一套豐富的應對匯率大幅波動的政策工具箱,除調整外匯存款準備金率、遠期售匯業(yè)務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外,還可動用的工具包括啟動逆周期因子、收緊離岸人民幣流動性等。從此前幾輪使用情況看,這些工具對于緩解匯率大幅波動具有較好效果。不過,近年來人民幣匯率保持總體穩(wěn)定的更重要支撐力量,來自于市場看待匯率波動問題的日趨成熟。

盡管8月中旬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快速走貶,但當月衡量結匯意愿的結匯率為71%,較今年以來月均值提升3個百分點,而衡量售匯意愿的售匯率與今年以來月均值基本持平。這反映出在當前人民幣匯率點位下,市場主體結匯意愿較強,外匯市場尚未形成持續(xù)性單邊貶值預期。

經(jīng)歷過近年匯率起起伏伏的波動,我國外匯市場參與主體看待匯率問題越來越理性,人民幣匯率市場化調節(jié)機制日益成熟,加之我國仍有“厚實”的經(jīng)常賬戶順差,以及跨境資金流動宏觀審慎管理的加強,我國外匯市場應對外部環(huán)境變化的綜合能力進一步提升。

不過,盡管穩(wěn)定人民幣匯率的有利因素較多,但面對當前美聯(lián)儲超預期加息帶來的全球復雜環(huán)境,仍不可對匯率波動掉以輕心。今年以來美元指數(shù)漲幅接近18%,是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以來最大年內漲幅,日元、韓元、英鎊等主要貨幣兌美元貶值幅度已近20%,預計短期內美元指數(shù)仍難實質性走弱,甚至會不斷創(chuàng)新高。非美貨幣“環(huán)球同此涼熱”,我國也應進一步加強對外匯市場的宏觀審慎管理和預期引導,緊盯匯率預期趨勢性變化苗頭,有效防范跨境資金流動風險。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

標簽: 外匯市場 宏觀審慎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