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動畫業(yè)界“沒錢了” 指望中國來拯救日本的動畫業(yè)界翻車
日本動畫業(yè)界“沒錢了”。
這個“沒錢”當然是相對的,并不是說日本動畫業(yè)界真的沒錢做好動畫,而是這個時代,娛樂產業(yè)中動畫和過去相比毫無優(yōu)勢。動畫行業(yè)周期長,成本回收慢,而日本絕大多數的新番,都是“深夜檔”,深夜檔自然難以像以前那樣靠收視率帶動的廣告來賺錢。而如今又因為人們的娛樂時間基于移動互聯網,所以也不可能像以前那樣靠賣光碟賺錢,于是不得不拓展向互聯網平臺的版權播放??抠u版權賺錢。
那么問題來了,賣給誰?想把蛋糕做大,當然要賣去海外,把日本動畫“國際化”。
根據日本動畫協(xié)會統(tǒng)計的《日本動畫產業(yè)報告2020》的數據揭示,在日本對海外的動畫版權販賣地域占比來看,亞洲占了43.2%,毫無疑問,都是賣給了中國了。而數據也顯示,中國的確是日本動畫業(yè)界賣出版權作品最多的前5位之一。
有了這些數據做后備,就驗證了我們這些愛好者猜測的結論,“日本動畫業(yè)界靠中國來拯救”。從2011年往后,確實有越來越多的日本動畫被國內網站引進,帶起了全民的看番熱潮,也拉高了日本動畫版權販賣的價格,據說所謂的“霸權番”,一季度的版權播出費用甚至可以高達百萬美元。日本人趁機賺得盆滿缽滿。本身已經不被看好的日本動畫市場,卻在這10多年里不但沒有“茍且偷生”,還越活越好,產量不斷增加,時長也被不斷刷新。
但是,日本人萬萬沒想到,好不容易找到的“大腿”,被“抱斷了”。國內“先審后播”的制度一出,這次,4月新番基本一片狼藉,好多番都還沒播,播出也要慢一截,日本人急著找個好價格賣給中國的打算,這次是要泡湯了。一個是審核抓嚴之后可能直接影響了平臺購買的熱情,很多可買可不買的番,索性就不買了,一些可能“霸權”的番劇,也不像以前可以賣到超高的價格了。
像是一些容易產生爭議的番劇,像是《剃須,之后撿到了女高中生》這樣的輕改,在歐美的人氣投票網站中擁有非常高的排名,但顯然國內的平臺是不敢買啊,買了過不了審,或者過了審也要下架,那就是啞巴吃黃連,有苦也說不出了。
國內的審核機制,對日本動畫的產出,也確實有影響,《銀魂》的導演就發(fā)推說明過這個問題,日本的制作方,也為了配合中國的審核制度,而提前做完提前審核,顯然中國的情況,直接影響日本的動畫業(yè)界。
那如果不賣給中國,日本最大的“爸爸”就是賣到歐美了。主要是米國的市場。奈何米國人有錢,卻沒有中國市場如此有活力。中國90年代引進大量日本動畫,很多人的童年就是看日本動畫長大的,如今自然愿意把娛樂的時間繼續(xù)獻給日本的動畫。
這一次,如果日本業(yè)界再找不到完美的解決方案,那業(yè)界就真的要開始走下行了。并不是以前說說的“業(yè)界藥丸”,庵野秀明預測5年內日本動畫業(yè)界要完,卻沒有料到中國人救了日本業(yè)界,但如今,中國的情況已經難以再成為日本的“爸爸”,下一步,就真的是危機重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