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刮刮樂”可別太走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原標題:對“刮刮樂”可別太走心
近來,年輕人中開始刮起一股“刮刮樂”風。他們隔三差五買幾張“喜相逢”“點石成金”或是“好運十倍”玩一玩,還有年輕的同事一起集資“分紅”買整本“大7”。不少年輕人表示:刮的就是一個樂呵。(8月29日《北京青年報》)
“刮刮樂”在青年群體中有多火爆?根據(jù)財政部網(wǎng)站8月份公布的數(shù)據(jù),今年上半年,全國彩票銷售額中增幅最大的便是即開型彩票,同比增長99.4%,幾乎翻了一番。走在大街上,總能看到一些年輕人圍聚在刮刮樂的售賣點“埋頭苦刮”。打開社交媒體平臺,“刮刮樂”花束、“刮刮樂”禮金、“刮刮樂”蛋糕……花樣繁多的創(chuàng)新玩法,不僅給人帶來刮獎的樂趣,也豐富了禮物選擇,解決了不少人的送禮煩惱。
說到底也不過是一張刮獎劵,“刮刮樂”為何如此吸引年輕人?一方面,抽獎行為帶來的情緒價值。從小時候校門口的戳戳盒、抽卡,到“萬物皆可盲”的跨界盲盒,對于公眾而言,抽獎消費并不陌生。近年來,受情感消費的影響,無論是玩偶、手辦收藏,還是在線打賞,越來越多人愿意為快樂埋單。在“刮刮樂”愛好者眼中,盡管“謝謝惠顧”的“賠半”是常態(tài),但一張獎券背后,是刮獎的參與感、開獎的期待感以及一旦中獎的喜悅感,這些都能滿足情感需求。除此之外,刮刮樂又帶有公益屬性,收獲快樂之余又能幫助他人,此乃一舉兩得。
另一方面,刮刮樂同樣承載著一定的社交屬性。一來,共同愛好、行為能夠進一步拉近人際關系。與同事“拼單”刮獎,或是與友人漫步街頭的湊趣,對于個體來說,盡管有些是受從眾心理的影響,但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了人際關系的有效維系。二來,將刮獎行為分享到社交平臺,無論是未中獎的調(diào)侃安慰,還是中獎后被人“蹭蹭手氣”,這些互動行為不僅為現(xiàn)實生活帶來正向情緒,也促成了良好的線上交際生態(tài)。
盡管不少人通過刮刮樂得到了一定的精神滿足,但我們也應對這類投機誘惑謹慎視之。對此,不妨通過限額、限量等方式進行自我約束,莫對一時之喜“中毒太深”。畢竟,此“賠半”非彼“陪伴”,還是不能太走心。(劉碩)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