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環(huán)球熱資訊!打工新鮮事兒 | 從佝僂搬磚到開餐館,小伙外貌堪比整容,登上熱搜之后他說……

原標題:從佝僂搬磚到開餐館,小伙外貌堪比整容,登上熱搜之后他說……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劉旭 通訊員 陳學萍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1月2日,一條新聞登上微博熱搜:“東北搬磚小伙開餐館實現整容式逆襲”。

主人公孫勝鐸創(chuàng)業(yè)10年,終于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的賽道,勵志的經歷獲得了網友的關注及點贊。

看到自己上熱搜后,孫勝鐸在朋友圈里寫道:短短2小時1500萬播放量,雖然只有1分半的視頻,卻要用我30年的時間去經歷!

在上熱搜后,孫勝鐸接受《工人日報》記者采訪時感嘆:“沒想到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能夠得到這么多的關注和點贊。過往的經歷對我來說都是收獲,我從來不會抱怨,我相信堅持正能量、堅定自己的目標、擁抱環(huán)境的變化,就會有成長,就對得起自己的人生和青春?!?/p>

孫勝鐸的30年,到底經歷了什么?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一年把一個50平餐飲外賣小店品牌發(fā)展到30家分店連鎖

11月2日,一條“東北搬磚小伙開餐館實現整容式逆襲”的新聞登上微博熱搜。主人公孫勝鐸創(chuàng)業(yè)10年,終于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的賽道,勵志的經歷獲得了網友的關注及點贊。

“從上大學開始,我就嘗試過很多創(chuàng)業(yè)的領域,也嘗試各種生活的可能。寢室超市、工地搬磚、街頭銷售、售賣水果……沒想到最后跨界到餐飲行業(yè)創(chuàng)業(yè),實現了別人口中的‘逆襲’”。孫勝鐸說。

在麻辣燙、燒烤風靡的沈陽,孫勝鐸另辟蹊徑,將川味小吃“冒菜”本土化,鉆研數字化經營模式,一年內,讓一個50平米起家的小店發(fā)展到了30家分店,并登上各地“外賣熱銷榜”。

孫勝鐸向記者道出逆襲的生意經:復合型小店的運營理念就是會做還要會賣,餐飲數字化就是讓線上外賣和線下堂食的訂單“雙向奔赴”。?

畢業(yè)后嘗遍百態(tài)決定開個小店

90后的孫勝鐸出生于遼寧營口蓋州農村。家鄉(xiāng)盛產蘋果,一到豐收季節(jié),一車車的蘋果從這里送往全國各地,這就是他最初對于“做生意”的理解與向往。

長大后,孫勝鐸成為村里屈指可數的大學生,一輩子務農的父母,一心想讓他找個“鐵飯碗”。為了更好就業(yè),孫勝鐸選擇了工科專業(yè)——熱能與動力工程。

“上大學時候就特別喜歡做生意,在學校里開小超市,還在業(yè)余時間兼職銷售?!睂O勝鐸憑借自己的努力賺夠了學費和生活費。

畢業(yè)后,孫勝鐸放棄穩(wěn)定的國企工作,選擇了艱難的創(chuàng)業(yè)路,做過建筑工人,發(fā)過傳單,在街邊賣過盒飯,還開過水果店。

2018年,孫勝鐸和朋友看好餐飲外賣市場,在沈陽合開了一家主營外賣工作餐的餐飲品牌。沒想到迎合了年輕人的市場需求,很快實現了月單量破萬。

這次創(chuàng)業(yè)成功后,孫勝鐸摸索出小餐飲創(chuàng)業(yè)的“方法論”,愈發(fā)覺得新型餐飲市場蘊含著巨大潛力。

與沈陽大街小巷的麻辣燙相比,“冒菜”發(fā)展不成體系,具有巨大的市場空間,2011年,孫勝鐸決定推出原創(chuàng)冒菜品牌。

原創(chuàng)的底氣來自于“吃出來的靈感”,為了做出地道正宗的冒菜,孫勝鐸曾在成都待了半個月,連續(xù)吃了當地50多家冒菜館?!斑@么做的目的,就是要把我們的配方和成都當地做個對比,找到自己口味上的不足,把辣度、香度調整得更適合東北年輕消費者?!睂O勝鐸說。

“賣什么”定下來了,當下更重要的問題是,疫情之下,房租、人力都是成本,堂食暫停對于一個商場店、黃金地段的大店鋪來講,會帶來巨大打擊。深知這一痛點的孫勝鐸,把目光瞄準50平米左右的線上線下“復合型小店”。

復合型小店“雙主場”產出更多可能

近年來“港風+懷舊”深受年輕人喜愛,他的第一家冒菜小店,線上外賣店鋪、線下堂食店鋪,整體視覺都是懷舊港風。2011年10月,第一家“金歡喜火鍋冒菜”在沈陽開業(yè),迅速成為所在區(qū)域外賣平臺上“冒菜銷量第一名”。

進入線上外賣店鋪,整體視覺給人第一印象是精致新潮。走進線下店鋪,感覺到輕裝修重裝飾,干凈明亮。線下堂食顧客,疫情期間不能到店會選擇外賣。線上外賣顧客,也會在開放堂食時轉化為堂食顧客。在2021年外賣產業(yè)大會上,美團高級副總裁王莆中提出,在供需兩側新特征背景下,餐飲業(yè)已進入堂食外賣并重的“雙主場”時代,呈現外賣和堂食相互促進的新局面。

沈陽疫情防控嚴峻時堂食完全暫停,但僅依靠外賣,金歡喜火鍋冒菜的單店就達到一天300單的峰值,遠超平時水平。此前堂食積攢的客流,直接反饋在了外賣訂單上。

“現在堂食和外賣的菜單保持同步,各類搭配組合超過100種以上。我們每上一種新品,就會及時回訪顧客有哪些意見。如果100個顧客里有60個都反應太辣,我們就會及時調整。只有讓消費者投票,才能帶來極致的味覺體驗?!睂O勝鐸說。

在孫勝鐸看來,如今的餐飲從業(yè)者僅靠“天道酬勤”是遠遠不夠的,更要有一股“巧”勁,要洞察消費心理,還要實踐科學經營管理,全面運用新媒體營銷。

學習“數字餐飲”總結出經營模式

在電腦屏幕前,孫勝鐸指著一系列外賣數據如數家珍:外賣平臺上正常的入店轉化率是8%,我們能夠做到10%,就是每100個人在外賣平臺看到我們的店鋪,會有10個人點擊進店;外賣平臺的平均下單轉化率是20%,指的是進店成功下單的顧客比例,我們的店這一數據達到了26.4%。孫勝鐸把高于業(yè)內平均水平的入店轉化率,歸功于用心的外賣店鋪設計,下單轉化率則得益于月銷量和顧客評價。

餐飲行業(yè)實現數字化轉型并不簡單。據《中國餐飲商戶數字化調研報告》數據顯示,有近9成商戶認為餐飲線上經營需要有專業(yè)技能和能力,然而在實際經營中,僅有26.8%的商戶設立了全職線上化運營團隊。

“其實這里面很多經驗和知識,都來自于美團新商家成長計劃和美團商家學院,創(chuàng)業(yè)者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在危機中找到機遇?!比缃?,孫勝鐸這些日積月累的運營知識,已經存滿了兩個網盤。“數字化”讓他的小品牌突破地域限制,實現了由北向南的破圈,原創(chuàng)于東北的川味小吃品牌,成功后在南方復制開花。在短短的一年時間里,快速拓展成為30家小連鎖,并在深圳、福建、合肥等地陸續(xù)開店。

“傳統的餐飲經營模式已經慢慢失效,伴隨而來的是新挑戰(zhàn)。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之下,年輕一代不但要吃得健康、吃得好,還要符合自己的個性品味、消費習慣。中小商家想要發(fā)展壯大,餐飲商戶的思維模式、經營模式與組織能力必須要創(chuàng)新?!睂O勝鐸說。

無論是追求堂食和外賣“雙主場”,還是迎合年輕人喜好打造個性化小店,孫勝鐸的創(chuàng)業(yè)之路并非個例,成了中小商家數字化路徑的一個縮影。

工人日報客戶端【打工新鮮事兒】 第438期

標簽: 經營模式 工人日報 川味小吃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