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動漫 >

觀熱點:能看到我的,只有那些尋死之人——《夏日幻魂》觀后感

|介紹:WIKI?|預告:YOUTUBE?|全片:BILIBILI?|

提示:本文含有大量劇透內(nèi)容,請慎重展開。


【資料圖】

歡迎來我的博客閱讀本文:https://blog.isshikih.top/2023/02/11/review-SummerGhost/

由于配圖是在不方便復制,所以如果希望獲得完整的閱讀體驗可以去我的博客觀看(博客掛載在 GitHub Pages 上,所以建議掛代理訪問)。

序曲

《夏日幻魂》很早就躺在我的收藏夾里,只知道它只有一集,以為是劇場作品,一直借口沒有時間所以沒打開過,但是今天打開看發(fā)現(xiàn)只有四十分鐘。

首先整體的感受吧,我認為《夏日幻魂》是一部佳作,但不能稱之為杰作。首先從四十分鐘的體量和作畫的精細程度來看,我不太能想象《夏日幻魂》在影院上映,從氣質(zhì)上它就讓我覺得與我在影院這個高消費場所曾經(jīng)看過的動畫電影不太一樣。如果要定位的話,我可能會覺得《夏日幻魂》會偏向于我心目中的文藝作品那一類——雖然我并不知道這個用詞準不準確。音樂的感染力很強,即使不搭配故事,單獨聽也能起雞皮疙瘩,而且旋律的敘事性也很強。

情節(jié)上,每一位主人公的故事其實都很簡單,也并沒有扣人心弦且復雜的交織,理清全片情節(jié)的脈絡(luò)后,大概就是用四個小片段將四位主人公生命的剪影展示出來,再隨著四個人的相遇、友也的決心,四人生命的重量便交融在一起,催生出新的變化。然而實際上我認為劇情并不算特別精彩,以及仔細尋味的話還是有一些問題會破壞一些本可以很驚艷的情節(jié)的,但依然能從中看到一些匠心在,而且比起那些巨制,我更喜歡這種有獨特想法的小作品。

這也是我第一次嘗試著挖掘影片細節(jié)撰寫影評和觀后感,大概充斥著大量的過度解讀。不過我私心里又希望能把這次寫作當作一次觀察訓練,所以就大膽地往這一幀一幀中強加我的理解了。

并沒有寫完,本想四位角色都分別品一品的,但是實在沒有精力寫完了,所以只寫完了絢音和友也的部分。

紅發(fā)、綠寶石與相冊

全片給我印象最深的地方就是它的「抑制」,與其說是手法,我更覺得它像是一種風格。

先不談情節(jié),「抑制」這一點光在畫面上就有所體現(xiàn),整部作品都畫面大部分都很素,或者說大部分時候?qū)Ρ榷炔粡?,你能很明顯地看出一個鏡頭的色調(diào)是暖色調(diào)還是冷色調(diào);而線條實際上也說不上平滑,給人的感覺乍一看是有一些廉價感的,但是實際上并不影響觀感,甚至這種若隱若現(xiàn)的像素感給整個故事增添了一種類似于鉛筆畫的濾鏡,增加了一絲朦朧和輕薄地漂浮感。

而這種畫風無數(shù)次給我這樣一種感覺:制作組似乎是有意讓人物的線條纖細、色彩平淡,以體現(xiàn)出失去生的希望之人在現(xiàn)實世界的浮游感,然而我對這種色彩上的暗示并沒有在之后人物轉(zhuǎn)變的過程中得到印證,又或者說,如果人物的色彩在轉(zhuǎn)變后能變得飽滿起來,那也許會錦上添花。

談到劇情,在我的印象里,一個將生死界限打破的故事,通常充斥著某一種力量,一種源自于本以為再也無法兌現(xiàn)的思念,又或是源于烙印在靈魂里的懊悔,種種被懸置的情緒,在某一個大抵是高潮的節(jié)點像是潰壩一般傾瀉出來。

然而《夏日幻魂》中人物的起伏并不激烈,雖然存在諸如涼在橋上那段讓人心碎的獨白那樣的情節(jié),但是都是點到為止,即沒有撕心裂肺,也沒有失魂落魄,甚至很快就轉(zhuǎn)換了。雖然我并不敢斷言這一定是別有用心,而非制作組經(jīng)驗不夠,但我很喜歡這種處理,而且也和《夏日幻魂》本身素淡的畫風相契合。

[5:24],這里的聽覺效果很棒!

具體到人物身上,我想談?wù)劷k音,作為標題的直接所指,扮演「幽靈」這樣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身份,絢音的配音演出真的讓我后知后覺的佩服。受到三人召喚,剛剛登場的絢音好像有著神明的姿態(tài),看透青的心緒后,玩味地拋出了「能看到我的,只有那些尋死的人」這樣一句飽含懸念的話,接著又等待友也的提問。此時絢音在我的視角中,除了外貌信息外,僅有的只有先前三人在路上聊起的——相傳夏日幻魂是自殺的人變成的靈魂。然而盡管畫面里的夏日幻魂像精靈一樣靈動,但她的聲音卻實實在在地滲透著一種絕對的平靜。

而這種平靜卻在某些節(jié)點成為了高潮。

[15:40],令人動容的平靜。

當友也和絢音坐在電線塔上,感嘆于萬家燈火時,友也突然問到,「絢音你為什么自殺了?」,聽到這個問題,絢音不動聲色地,不急不慢地將頭轉(zhuǎn)過來,說到「友也,你似乎誤會了什么,我沒有自殺。想知道嗎?那我告訴你吧。」大家都知道這句話意味著什么,不過我當時還在想是不是「“惡意”將我逼向死亡」之類的情節(jié)。然而不管怎樣,這里“不動聲色”和“不急不慢”,以及絢音那和平常類似的,略帶笑意的嘴角,在這樣一個語境下卻顯得讓人難以釋懷。然而還未等我想明白這一點,全片讓我最震撼的片段展開了。(雖然明面上全片的高潮是找行李箱那段,但這一段對我來說更讓人印象深刻。)

[16:39],母親與絢音。

絢音帶著友也來到了她生前居住的地方,我本以為絢音帶友也來這里只是想展示什么關(guān)鍵物品,然而令我錯愕的是,絢音只是冷靜地站在生母的面前,向友也講述自己如何死于意外,甚至被藏尸于不知何處。我難以想象絢音是懷著何種心情,望著黑暗中點著昏暗燈光,以陳述的語氣說出那句「媽媽依然在等待著我」。

事故發(fā)生在三年前,而貌似只有每年的夏天,夏日幻魂才會出現(xiàn)(這一設(shè)定從后來變成幽靈的涼詢問兩人之后的生活可以看出來),當時我并不知道,也不敢判斷,這種平靜的背后到底是因為成為幽靈后失去了讓人之所以為人的某種力量,還是因為某種溶解在靜止中的沉淀。直到第二次看到這一段,想起找到“領(lǐng)口的寶石”后便消失的絢音,想到那一句「太好了,希望媽媽能夠因此輕松一些」,我才敢確信這種鳥不振翅的寂靜之中,靜靜等待著被發(fā)現(xiàn)的,是怎樣一顆綠寶石。

寫到這里的時候,我想起了《僕らの手には何もないけど、》這首歌的 MV(YOUTUBE?|BILIBILI),MV 講述的是來到天堂的小羊如何從云端來到思念著自己的母親身邊的簡短故事,配合著歌曲本身的渲染力,著實催人淚下。短片中也有很多小細節(jié),十分推薦大家去看看!

[32:22],母親手上的相冊。

那個溫柔地揮著手,笑著說出「我好恨啊」的紅發(fā)幽靈,那個與母親吵架后奪門而出,卻只能用三年沒有回應(yīng)的守望來實現(xiàn)和解的少女,那個端莊的、自由的,總是現(xiàn)身于熱烈的季節(jié)里、寬廣的廢棄機場里,卻藏匿在行李箱中等待著被發(fā)現(xiàn)的綠寶石,在這種克制下更加讓人動搖,讓人閃爍,讓人透明。

而在這一段中,友也的反應(yīng)也讓人意外的平淡。我能理解,如果友也此時為絢音悲哀起來,不僅會破壞整體風格,更是一種不顧當事人的自我陶醉,但大概正是因為醒悟到自己沒法做到這種「理解」,而為這一幕友也的表現(xiàn)而感到一種表現(xiàn)為無法理解的嫉妒吧。

我不知道以上這些是否是我的過度解讀,也不知道是否存在著更好的處理辦法,但這一段確實給我?guī)砹瞬恍〉挠|動。

飛翔的方法

[9:53]對著空白畫布幻想作畫。

談到友也,或許許多人更愿意談他翻找衣柜,望著空白的畫布在想象中作畫的情節(jié),這一段確實很有表現(xiàn)力,而且也為末尾的 call back 做了很好的鋪墊,但我還是想從在這一段之后的一小段開始。

[10:14]「數(shù)學成績在誤差范圍內(nèi),問題在于現(xiàn)代文的描述題,要你寫的不是自己的想法,而是試題的答案,其實你很清楚吧?」

我對上面這句話的感觸非常深。高中時代我非常喜歡一些純文學作品,有喜歡的作家,也自認為有自己的文學觀,無論幼稚與否,但我確實能感受到我能從一些文章中挖掘出一些獨屬于精神的寶物。然而高中語文的閱讀題總是將“得分點”限制在有限的幾種視角下,以一種絕情的姿態(tài)將文章作為“答題技巧”的試刀牛;而作為學生的視角,得分點總是設(shè)置在一些我認為不足以拿出來單獨討論的點上,而我大談特談、從各個角度剖析的點卻只能算一分,或者甚至沒有這樣的得分點。我不否認有相當“范式”是有跡可循、能開拓思路的,但那種迫不得已按照既定的思路思考,無法表達自己真實感性的理解的感受,讓我感到逼仄。

前面有一段情節(jié)交代友也的成績,成績單上的評級全都是 A,教員也對他表示期待。而結(jié)合這一部分的內(nèi)容,或許有些人看到的是“壓力大”。但是在我看來,“壓力”并不是關(guān)鍵。是的,友也很清楚現(xiàn)代文的描述題想要他作答的是什么,也很清楚母親想要他做的是什么,清楚這個“現(xiàn)實”要求他做什么,也正因如此,在逃補習班被母親抓到的教訓中,友也對這句話的反應(yīng)是最明顯的:

[19:36]在聽到母親勸說友也“好好看清現(xiàn)實”后,友也在堵車時直接鉆出車門,走進車流。

對于友也來說,他所認清的現(xiàn)實就是接受母親的規(guī)劃、回應(yīng)師長的期待,一切都是為了別人而行動。而自己所熱愛的繪畫,自己為朋友的付出想法,對他們來說都是“不如你自己重要”。然而母親所謂的“你自己”,只是她期望中的友也,本質(zhì)上是一種對友也人格的否定。而正是因為看清了這種現(xiàn)實,他才會痛苦不堪,才會在那個廢棄的飛機場看到夏日幻魂。

但我又覺得友也并沒有看清真相。或者說,他看清了的,是當下的、現(xiàn)實的真相,而看不清的是真正屬于自己的、遵循靈魂的真相。在第一次見到絢音時,友也提出的疑問就是「我想知道幽靈眼中這個世界是怎樣的」,而友也選擇繪畫,是否也是出于一種,想要把世界看清、把自己看清的愿望呢?

而讓我感受到這一點的,其實是第二遍看的時候意外發(fā)現(xiàn)的一個小細節(jié)(不過也完全可能是過度解讀了)。絢音帶著友也飛上天空后,將友也丟到地底的海洋里,半玩笑地說到:「抱歉啦,我來教你飛翔的方法,所以原諒我吧?!固热魟∏檎姘醋置嬉馑及l(fā)展,那或許這段劇情也沒什么?!冈谟纳钪帲撵`的最深處祈愿,靈魂將會遵從你的意愿行動,來,思考一下,你究竟想去哪?」

接著畫面一轉(zhuǎn),友也和絢音一級一級走上美術(shù)館的臺階。我不知道這里是不是刻意安排拾級而上而非從空中降落的,倘若如此,那所謂的“飛翔的方法”,是不是并不是直白地指飛上天空的方法呢?而這種自由,是否正與友也現(xiàn)實中不得不在他人的期待下走著既定的人生路線,毫無自我可言的困境對立呢?

還有一個既可愛又有點讓人苦澀的小細節(jié),友也被絢音吐槽過三次不招女孩子喜歡,其中第一次是在電線塔上,絢音感嘆萬家燈火通明景象的美好時,友也解釋由于閃爍,燈光會暗一些,被絢音吐槽不招女生喜歡;第二次是絢音為早早離世而無法體驗旅行感到遺憾時,友也缺根筋地表示“這不是可以旅行嗎(指幽靈狀態(tài)),還不用花錢”;而第三次則是友也堅持幫絢音找到身體,而絢音則以糾纏不休的男孩子不會受歡迎為理由打斷了友也的辯駁。

從這里稍微可以看出友也的「直男」形象(感覺其實也可能是制作組想要營造打情罵俏的感覺),然而或許是我的刻板印象,我總覺得在藝術(shù)與文化方面有所追求的人,又不太容易說出不解風情或是不合時宜的話。這又是否能暗示著在這種既定的人生路線下,友也個人性格塑造的一種錯位呢?

作為全片最主要的人物,友也決定為絢音尋找身體這件事成為全片后半部分的線索,隨著友也三人來到絢音的所在地,意料之中地安排了只有讓友也能夠接觸到行李箱到情節(jié),隨后展開了在內(nèi)心世界的自我探索。

在這一段中,我注意到,友也認識到眼前的白衣絢音只是尋找理由去死的自己以后,嘗試逃離那片空白,然而卻被強風吹回。在白衣絢音的追問下,友也說出了自己從青和涼身上,還有絢音身上學到的,對于生命的新認識,隨后踩滅了那支「點完這支就結(jié)束了」的煙花,此時現(xiàn)實中挖掘著地面的友也和精神世界中沖向家中,在衣柜中翻找的友也重合起來。

[32:12],踩滅煙花,奔向衣柜。這一幕的演出很驚艷。

大概也正是此時,友也放棄了尋死的念頭,找到了活在這個世界上應(yīng)該做的事情。對他來說,尋找絢音的身體一方面是他對當前現(xiàn)實的反叛,也是這種反叛的一種成功,而正是因為有青和涼告訴自己只要振作起來,新的機遇或許就到來;而另一方面,又何嘗不是一種已死之人生之愿望的繼承呢?是否正好呼應(yīng)了絢音那句「生命的終點即是友也的未來,也是我的曾經(jīng),因為它正好在我們之間」呢?

[27:46],在終局到來之前,絢音對友也對鼓勵,而這種告別,是否正暗示著友也將會尋找到生的希望,失去見到夏日幻魂的資格呢?

而在最后的最后,友也對兩位友人的獨白中,便依稀可以看到他正努力在追尋真正自我,嘗試看清世界。

[35:11]友也向母親說出自己的想法,終于重拾畫筆。

「為自己而活著,比我想象中還要辛苦一點」

「一想到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就感覺沒什么好怕的了,我會自己來選擇自己的道路」

寫到這里,我想起友也一開始問絢音的那個問題——「幽靈是如何看待這個世界的」?而絢音的回答是「幽靈的事情只有幽靈能懂」。而此時已然得到救贖,失去見到夏日幻魂資格的友也,是否能對這個答案有所理解呢?

標簽: 高中語文 生命的重量 拾級而上 答題技巧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