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 >

高考志愿填報相關 App 會員費不菲,AI 填報不靠譜|天天報資訊


(資料圖片)

IT之家 6 月 26 日消息,高考志愿填報是每年高考后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考生和家長最關心的話題之一。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平臺推出了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志愿填報咨詢服務,聲稱可以根據考生的成績和意愿,智能推薦適合的院校和專業(yè)。然而,這些服務真的靠譜嗎?有沒有潛在的風險和陷阱?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目前市場上有數百款與高考志愿填報相關的 App,部分 App 提供免費的基礎功能,但要獲取更多的信息和服務,就需要付費開通會員,會員 5 小時體驗款為 88 元,普通 VIP 會員收費 518 元,其中最貴的是“一對一”超級 VIP 會員,收費 7998 元,由資深老師全程指導,每年限量發(fā)售。有家長體驗發(fā)現,這些 App 預測信息都比較雷同,缺乏個性化信息,只能給你提供一個大致的概率。

此外,還有一些電商平臺出售“高考志愿填報卡”,也是利用大數據分析來推薦學校。這些服務吸引了不少考生和家長的眼球,但也引發(fā)了質疑。

記者還測試了用 ChatGPT 填高考志愿,但結果并不理想。比如,對于一位福建理科類考生的成績 615 分,ChatGPT 推薦了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名校,但根據往年的錄取情況,這些學校的錄取分數線遠高于 615 分。對于一位北京文科類考生的成績 612 分,ChatGPT 推薦了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但這些高校也是難以觸及的夢想。記者詢問了一位人工智能專家,他表示,ChatGPT 以及大部分的人工智能模型并不是專門為填志愿訓練的,算法的訓練很大程度依賴于訓練數據的選擇,包括了建模方式,對考生、學校和專業(yè)到底怎么評估,而且高考題目每年的難度不一樣,各地區(qū)考卷也不一樣。所以,目前依靠人工智能填報志愿具有局限性。

此外,還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高考志愿填報這個環(huán)節(jié)實施詐騙。他們假冒“權威專家”,自稱掌握“內部信息”,通過中介或網站、App 等方式向考生和家長收取高額費用進行指導。實際上,他們并沒有相關資質和專業(yè)知識,只是隨意編造或抄襲一些信息來忽悠考生和家長。這樣不僅浪費錢財,還可能誤導考生填報錯誤的志愿,影響他們的前途。

為了避免上當受騙,教育部門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要認準官方權威的志愿指導服務,警惕個人或校外培訓機構“高價志愿填報指導”詐騙陷阱。教育部官網和各省級招生考試機構網站都會發(fā)布相關的志愿填報信息和咨詢服務,考生可以通過這些渠道獲取準確的信息,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同時IT之家建議,也要多與高校的招生老師、專業(yè)咨詢師等溝通交流,了解更多的信息和建議,做出理性的決策。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