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世界快資訊:為高校創(chuàng)辦公務員專業(yè)留下空間


(相關資料圖)

原標題:為高校創(chuàng)辦公務員專業(yè)留下空間

3月17日,西南大學發(fā)布“公務能力與公務員文化素養(yǎng)”微專業(yè)招生簡章,不出意外,這條消息引發(fā)熱議。盡管大多評論相對溫和,不過亦有部分觀點質疑高校的收費行為、學校的功能定位以及學生的學習目標等。

在網絡信息動輒破圈的現實語境中,在眾口難調的選擇困境之中,各類主體尤其是行政機關、學校等與公共利益相關的行政、事業(yè)甚至是企業(yè)單位,必須關注自我改變的基礎價值及其帶來的社會影響。

此次熱議的現實背景是,數據表明,2023年應屆大學畢業(yè)生預計達到1158萬人,就業(yè)壓力超大。2022年超202萬人報考國家公務員,國家公務員考試平均競爭比超過60比1,公務員考試已成為高校學生尤其是文科生就業(yè)輸出不得不面臨的一個問題和挑戰(zhàn)。

熱議中,人們關注的一個焦點是,各方利益是否得到保障。有人曾計算過1920元收費標準,認為80元每學分真的是良心收費。從這方面來看,學生的基本利益未受侵犯。不過,收費開設微專業(yè)的課程,怎么都會給人一種“瓜田李下”的感覺。

而由此帶來的一些問題,也引發(fā)人們的思考。如強調公務員考試的某些應試技巧,是否會以犧牲大學生的學習選擇和價值選擇為代價;選擇性入學,是否會造成大批優(yōu)秀學生流入公務員隊伍,等等。

高校有高校的邏輯,民眾有民眾的價值,網絡有網絡的特點,眾說紛紜在所難免。理解每一次選擇,尊重每一種行為,關注每一種選擇所導致的影響,提出建設性意見,應該成為網絡觀點表達的基本要求。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社會主體在制定相關政策、進行相應行為的過程中,需具有交往意識,不僅提出“結果”,更應展現“問題”和“過程”,讓每一次表達均成為增加“社會最大公約數”的行為。畢竟,交往和互通才是其他更高價值得以實現的基礎。

(作者:胡沈明?系江西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