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每日看點!消費儲值卡不能成了貶值卡


(資料圖)

原標題:消費儲值卡不能成了貶值卡

近年來,各行業(yè)的許多商家都推出了消費儲值卡,如美容美發(fā)店、餐飲店等充值類會員卡等。然而,記者調查發(fā)現,這類儲值卡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暴露出諸多問題,有的商家設置了支付限制,導致消費者有卡卻買不了想買的商品,有的消費者辦卡后遭遇退卡難、退款難等情況。(據2月4日《法治日報》)

預付卡消費模式本身并非壞事,對商家來說,通過推出儲值卡,有利于提高消費者黏性,也有利于資金回籠;而對于消費者來說,通過交納預付費,能夠享受到“VIP服務”,消費也更為優(yōu)惠,可謂消費者與商家的“雙贏”。但一些商家推出儲值卡時,卻是機關算盡,不想與消費者“共贏”,只想“吃獨食”,利用儲值卡算計消費者:進行消費限制,像什么節(jié)日不能使用會員卡,或是只能用于指定的商品結算;同樣的商品,用商家推出的購物卡進行結算,反倒比其他的支付方式要貴不少;消費者退卡退余額難等問題;在收取消費者的預付費后選擇跑路……有時,儲值卡成了“貶值卡”,預付卡消費成了消費者權益損害的重災區(qū)。

儲值卡不能只是商家的“搖錢樹”,也應該成為消費者的“儲錢罐”。預付卡糾紛不斷,原因在于監(jiān)管有盲區(qū)。目前相關法律法規(guī)對于預付費欠缺明確具體的規(guī)定,而且預付卡消費也沒有明確的監(jiān)管部門,相關部門對于預付費糾紛自然就容易相互推諉,對維權的消費者“踢皮球”,從而造成消費者維權難的困局。

要遏制預付卡消費亂象,監(jiān)管必須跟上,不能讓預付卡消費仍處于監(jiān)管盲區(qū),不在法律規(guī)范的“三界內”。近年來,一些地方相繼出臺了一些針對預付卡消費監(jiān)管條例,國家市場監(jiān)管總局也稱將積極推動預付式消費立法。消費者維權難度大、成本高,甚至可能“贏了官司卻拿不回錢”,也是預付卡消費亂象難以遏制的癥結所在。因此,要暢通消費者的維權渠道,降低消費者的維權成本,增強消費者與商家的“博弈能力”;要建立健全監(jiān)管機制,比如設立退費機制,監(jiān)管部門對商家付費繳付和使用進行限制,等等。

消費儲值卡不能成了“貶值卡”。立法和監(jiān)管同時發(fā)力,盡快完善相關法規(guī)和管理措施,讓無良商家無機可乘,才能從根本上遏制預付卡消費亂象,保護好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好消費市場秩序。(戴先任)

標簽: 消費者權益 癥結所在 記者調查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