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快訊:直面維權熱點 化解消費痛點


(資料圖)

原標題:直面維權熱點 化解消費痛點

1月30日,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發(fā)布“2022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雪糕刺客”“菜刀不能拍蒜”“暴雪國服停服”等熱點事件均上榜。中消協(xié)表示,希望以此引起社會各界對消費維權問題的關注,以促進各方更好地提振消費信心、釋放消費活力,助力增強消費對經濟發(fā)展的基礎性作用。

綜觀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最突出的問題是侵犯消費者知情權和選擇權:將高價商品偽裝成普通商品,從而套路消費者買單的“價格刺客”,實質上是一種變相價格欺詐行為;由于醫(yī)療美容行業(yè)的專業(yè)性以及由此產生的“信息差”,消費者很容易被醫(yī)美機構誤導消費;“非法添加物”頂著“食品添加劑”的名頭大行其道,成為妖魔化食品添加劑的罪魁禍首等等。反過來,若食品企業(yè)合理合規(guī)使用食品添加劑并及時準確告知消費者其實際功效和具體含量,張小泉事先說明“不建議刀具橫拍食物”而非事后將責任推到消費者身上,使用預制菜的餐飲企業(yè)做好告知工作,將選擇權還給消費者,很多爭議本可以避免。

尊重消費者知情權和選擇權,是企業(yè)應盡的義務。熱衷于各種套路、使得消費者“霧里看花”的企業(yè),有的是因為產品質量水平有待提升。對于張小泉菜刀,中消協(xié)一針見血指出:“該事件也暴露出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之下,一些商家強推性價比畸低的產品,再通過所謂‘消費者教育’完成收割閉環(huán),讓消費者花了冤枉錢,又有苦說不出的行業(yè)痛點?!敝劣诟鞣N各樣的“價格刺客”,也能看到消費者對一些價格虛高的“普通商品”的諷刺。

而有的消費糾紛是因為企業(yè)只想得到、不想付出,也可以說就是“玩不起”。從2019年的蓋樓、砍單、集幣、攢津貼,到2020年的滿減、津貼、紅包、合并購買,再到此次被指出的電商平臺“保價”服務,“雙11”促銷活動頻繁被點名,奈何部分商家還是既想要人氣,又不想讓利,于是換著花樣設置附加條件、玩先漲價后降價等套路。越來越多消費者選擇退出,商家到頭來只能一人“唱戲”,誰說不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再說餐飲企業(yè)一邊通過預制菜降低經營成本,一邊把預制菜賣出現(xiàn)炒餐品的價格,由此形成了“或有意或無意地隱瞞了餐品由預制菜制作”的默契。在呼吁相關企業(yè)多點真誠、少點套路之余,消費者權益還需要他律來保障。

不少網友注意到,中消協(xié)關注到了“暴雪國服停服”事件。類似網絡游戲停服刪檔事件中,往往也伴隨著虛擬財產爭議。民法典作出了“網絡虛擬財產依法受到保護”的原則性規(guī)定,但游戲賬號到底享有使用權還是所有權、經消費獲得的道具等物品是否能獲得賠償?shù)冉裹c問題,目前尚無具體的規(guī)定。有的企業(yè)搞“一言堂”,侵犯消費者選擇權,最主要原因是相關法律法規(guī)有待完善,新經濟領域尤為如此。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2023年經濟工作任務時,將“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擺在首位,并特別強調“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yōu)先位置”。以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暴露出的三個問題為導向,推動消費供給提質升級、壓實經營者主體責任、完善新經濟形態(tài)相關法律法規(guī),才能更好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營造安全放心誠信的消費環(huán)境,為促進消費持續(xù)恢復提供重要支撐。(維辰)

標簽: 食品添加劑 消費者知情權 聰明反被聰明誤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