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過節(jié)送什么?莫讓“禮數(shù)”成了老師們的負擔
【資料圖】
原標題:今年過節(jié)送什么?莫讓“禮數(shù)”成了老師們的負擔
“教書育人是良心活,真心實意的祝福遠比名貴禮物更能讓我們感受到這份職業(yè)的意義和價值?!闭到處煿?jié)來臨之際,有一線教師呼吁淡化節(jié)日禮數(shù),不少家長表示“說到了心坎兒上?!?/p>
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設立教師節(jié)的初衷,是為了向老師們表達敬意。但不知從何時起,感念師恩的方式似乎變了味,送禮成了家長間某種默認的“潛規(guī)則”。有時是各顯神通,早早就給不同科目老師備上各色鮮花禮盒;有時是集體策劃,家長群里湊足大幾千塊錢就為“表示一下”;還有人煞有介事地列出“教師節(jié)送禮之N項注意”,送什么、怎么送處處都是門道……好端端的教師節(jié)莫名其妙變成了“卷禮節(jié)”。
逢節(jié)送禮頻頻引發(fā)家長吐槽,可為何一到日子仍有不少人趨之若鶩?本質(zhì)上還是由教育焦慮引發(fā)的從眾心理。畢竟,校園是第二個家庭,老師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為人父母者,總希望通過拉近與老師間的關系,從而對自家孩子多些關注照拂。而一旦有人開了送禮的口子,就算原本沒啥想法的人也得心犯嘀咕??傆X著別人都送了,自己不送是不是顯得不懂事?自家孩子會不會因此吃虧?一來二去,便形成了“一個送大家都送,一年給年年都給”的劇場效應。
家長這邊是絞盡腦汁、狂掏錢包、花式比拼,又真的能讓老師們感到舒坦嗎。事實上,對絕大多數(shù)老師來說,盡職盡責、公平公正是職業(yè)本能,“送與不送”“收與不收” 異化了純潔的師生關系。況且,教育部早已印發(fā)《嚴禁教師違規(guī)收受學生及家長禮品禮金等行為的規(guī)定》,各地也一直保持高壓態(tài)勢,采取了多種措施懲戒違規(guī)行為。家長們的一腔熱情其實也是一種沉重負擔,讓老師們自嘲“過節(jié)如過劫”。更重要的是,推崇“禮尚往來”“金錢攻陷”是一種極壞的示范,也許不知不覺間就在孩子心里埋下了一顆油膩的種子。
校園送禮風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這也提醒相關方面,在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對“師腐”行為采取零容忍態(tài)度的同時,也要在日常中引導家長樹立科學教育理念。在家長會上好好解釋,讓學生們多多傳達,幫家長從理性視角認識師生關系、家校關系。特別是要多加重視存在感越來越強的家長群,主動掐滅“互相綁架”的苗頭,及時遏制攀比氛圍。讓家長們不敢送、更敢不送,才能從根上剎住歪風邪氣。
教育是什么樣子,明天就是什么樣子。一張張孩子們的笑臉,一句句發(fā)自內(nèi)心的祝福,其實就是最好的禮物。少一些庸俗,多一點真誠,讓老師消停點、輕松點,不好嗎?(關末)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