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當心有人給未成年人防沉迷機制“放水”-焦點要聞


(資料圖片)

原標題:當心有人給未成年人防沉迷機制“放水”

史洪舉

據4月24日《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近日有家長發(fā)現,孩子在使用手機給某款網絡游戲充值時,并未進行實名驗證。記者調查發(fā)現,一些游戲通過“快應用”等軟件允許第三方賬號身份以默認通過的方式登錄游戲賬號,這可能會讓未成年人防沉迷機制難以發(fā)揮作用。

本來應該嚴格禁止青少年過分沉湎于游戲、短視頻等的青少年模式,如今可以通過快應用平臺被輕易突破。可以說,平臺的這種“放水行為”既是對保護未成年人社會責任的怠于履行,更是對有關規(guī)定和要求的刻意違反。

據《2021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lián)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未成年網民已達1.91億。不少未成年人從小就是網游控、手機控、直播控,甚至對手機、網絡、電腦的熟練程度遠超成年人。而青少年身心發(fā)育尚未成熟,好奇心較強,自我控制能力和辨別能力較差,很難果斷拒絕誘惑,不能正確對待網游和直播。一些青少年接觸網游后可能沉迷其中難以自拔,甚至過度揮霍錢財,誤入歧途,荒廢學業(yè)。

對此,父母固然應盡到監(jiān)護責任,對青少年多些關心和陪伴,而非將手機當作哄娃神器,任其沉湎其中。但是,擁有強大技術的平臺無疑更應盡到相應責任,構建科學合理、沒有紕漏的青少年模式。

人臉識別、實名認證、短信通知、關聯(lián)監(jiān)護人、限額充值等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任何一個網絡平臺都有能力貫徹到位。遺憾的是,在吸納用戶、增加活躍度、提高業(yè)績的壓力下,很難說一些平臺不是刻意留下“漏洞”讓青少年有機可乘。

以報道提出的快應用為例,工作人員提出,默認手機賬號登錄是為了給手機用戶提供方便,賬號和手機使用者應該是同一個人,未成年人使用家長手機,用家長賬戶默認登錄游戲,其實是一種例外。在現實中,大多數未成年人正是使用家長的賬號作為“馬甲”來登錄游戲平臺并充值的,如果不考慮這一現實問題,以提高消費體驗為幌子來回避該問題,顯然將導致青少年模式形同虛設。

青少年模式是相關應用平臺和網絡平臺無權突破的。技術越強責任越大,網絡平臺和應用平臺理當成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首要責任人,理當將多重實名認證技術充分運用起來,堵住漏洞。監(jiān)管部門也應嚴肅查處打著優(yōu)化消費者體驗幌子刻意“放水”的行為??椑吻嗌倌昴J降谋Wo網,才能最大程度讓貪玩的青少年不至于因網廢學。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