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動畫遠不如以前好看?日本動畫這十年到底是進步還是退步了
最近,有個朋友把《魔法禁書目錄》系列的動畫從頭溫習,順帶補到了最新,包括外傳的《某科學超電磁炮T》,他根據他10年前看片的心得,獲得的結論是,“日本動畫已經沒有進步了”,這里說一下,他是從動畫的制作層面來評價的,倒并不是說《魔法禁書目錄》不合理或者不好看。
“《魔法禁書目錄III》做成這樣,作畫還不如10年前的一些動畫”,這是他直言的結論。
其實你去對比《某科學超電磁炮S》,就明顯能發(fā)現,那個時候的J.C.STAFF制作的這部動畫,無論是作畫,還是畫面細節(jié)處理,整體觀感,就是非常強,不說劇情的安排問題,單說動畫的制作,確實比如今的《魔法禁書目錄III》要強。
而事實上,我每天都需要查看數百份來自自己漫評讀者的評論。不說B站的一些硬核小伙伴的評價,如果是頭條上的讀者,往往會給出一個評價,“日本動畫遠不如以前好看”。
不說一些主觀的原因,例如入坑時代對動畫的熱情很可能遠比如今高這類的因素的話,大家既然能普遍得出類似的結論,我覺得還是說明問題的。
那么,你肯定會有一個疑問,“日本動畫,真的是一年不如一年了嗎?”
其實,我們從日本業(yè)界官方制作的調查報告來看,是不難看出,日本動畫無論是從產業(yè)規(guī)模,還是從制作數量,還是從打通海外市場,走出世界這個方向來看,都是日益強大的。
從《日本動畫產業(yè)報告2019》可以看出,日本的動畫產業(yè)規(guī)模,是逐年遞增的。包括周邊銷售情況,不敢說是逐年遞增,但基本保持一個穩(wěn)步的發(fā)展趨勢;那么,是什么讓觀眾開始覺得,“10年來,日本動畫沒有進步”的呢?
其實,我們也可以從這個產業(yè)報告中獲得一些線索。那就是,日本的動畫數量,太多了。
根據《日本動畫產業(yè)報告2019》得出,2018年為止,日本的一年的新動畫數量達到驚人的235部。而在10年前,也就是2008年的時候,這個數字只有155部,再往前10年,1998年,這個數字只有92。20年來,幾乎是翻了2番都不止。
動畫數量多,說明產業(yè)規(guī)模大,量產作品的技術流程成熟,但自然也會帶來一個問題——保量但丟了質;
你想,我如果做手工娃娃,同樣一天的時間,我做5個娃娃,和我做10個娃娃,精細度是不是有差距,當我竭盡全力做30個娃娃的時候,可想而知,精細度肯定和一天只做5個娃娃的水平有差距。然而,對于娃娃工廠的老板來說,他們只想求的是數量,因為有足夠多的數量,就能獲得足夠多的效益,那么大家會有一種,“T哥做的娃娃越來越差”的錯覺,其實,對于娃娃廠來說,娃娃賣得足夠多,廠的規(guī)模才能擴大。
動畫行業(yè)也是如此。
因為動畫的本質來說,是一個類似“廣告片”的動畫。大都是為了原作的漫畫、小說、游戲來做鋪墊的,動畫本身是賺不了很多錢的,除了宮崎駿那種,做藝術性更強的,把動畫做成電影的作品,一般的電視動畫的范疇里,絕大多數作品都是更加強調娛樂性而非藝術性的,最終,動畫求的是商業(yè)利益,不是藝術成就,也不靠賣動畫本身來賺錢,所以動畫的數量要求,是大于質量要求的。
日本動畫,在發(fā)展的過程中,誕生了很多質量奇高無比的巨作,但那也是一定時期,擁有龐大積累的業(yè)界的光輝一瞬間,這種作品,是需要環(huán)境的,也是需要人才的,一旦人才匱乏,再加上丟失了這樣的環(huán)境,但業(yè)界又需要更多的作品來帶來流動的資金,最終,就會出現作品數量巨多,但欠缺作品質量的尷尬局面。而這10年來,日本經濟的下滑,就是讓日本動畫業(yè)界,逐漸丟失了優(yōu)異的環(huán)境,外加業(yè)界本身的制度,就不適合培養(yǎng)動畫人才,最終導致人才、環(huán)境的兩匱乏,而沒有創(chuàng)造10年甚至20年、30年前那種超高質量的動畫作品的空間。
樂觀的看,其實多年難遇的佳作,還是有的,無論是制作上創(chuàng)造新的奇跡的《鬼滅之刃》,還有收視率創(chuàng)造新高的《輝夜大小姐想讓我告白》,還有劇場版非?;馃岬摹禙ate 》系列等,我個人認為,日本動畫業(yè)界的“天花板”是在不斷被刷新的,不至于“業(yè)界要完”,但如果業(yè)界的一些問題不被有權力去影響業(yè)界的大佬們察覺,去試圖解決的話,例如底層畫師工作薪酬太低等問題,那么時間久了,觀眾會失去耐心,最可怕的還是業(yè)界會失去新鮮血液,然后在各種被動的局面中惡性循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