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正式發(fā)布!
2月27日,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召開“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專家解讀會”,發(fā)布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其中,這十項重大進展包括: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902/398066.htm●基于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成功克隆出獼猴
●創(chuàng)建出首例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
●揭示抑郁發(fā)生及氯胺酮快速抗抑郁機制
●研制出用于腫瘤治療的智能型DNA納米機器人
●測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數(shù)G值
●首次直接探測到電子宇宙射線能譜在1TeV附近的拐折
●揭示水合離子的原子結構和幻數(shù)效應
●創(chuàng)建出可探測細胞內結構相互作用的納米和毫秒尺度成像技術
●調控植物生長-代謝平衡實現(xiàn)可持續(xù)農業(yè)發(fā)展
●將人類生活在黃土高原的歷史推前至距今212萬年
本次評選活動分為推薦、初選和終選三個環(huán)節(jié)。先由《中國基礎科學》《科技導報》《中國科學院院刊》《中國科學基金》和《科學通報》等五家雜志的編輯部推薦自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11月30日以來的353項科學研究進展,初步確定評選范圍。2018年12月,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組織召開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初選會議,將這些研究按照數(shù)理和天文科學、化學和材料科學、地球和環(huán)境科學、生命和醫(yī)學科學分成4組,邀請專家評選出其中的30項研究成果進入終選。最后,邀請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973計劃顧問組和咨詢組專家等在內的2600多位專家進行網上投票,票數(shù)排在前10的科學成果最終入選。
據了解,“中國科學十大進展”評選迄今為止已經成功舉辦了14屆。
以下,是本次獲選研究成果的具體簡介:
1. 基于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成功克隆出獼猴
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chuàng)新中心孫強和劉真研究團隊經過五年攻關最終成功得到了兩只健康存活的體細胞克隆猴。體細胞克隆猴的成功是該領域從無到有的突破,該技術將為非人靈長類基因編輯操作提供更為便利和精準的技術手段,使得非人靈長類可能成為可以廣泛應用的動物模型,進而推動靈長類生殖發(fā)育、生物醫(yī)學以及腦認知科學和腦疾病機理等研究的快速發(fā)展。
2. 創(chuàng)建出首例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chuàng)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tài)研究所覃重軍和薛小莉研究組、趙國屏研究組、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周金秋研究組、武漢菲沙基因信息有限公司等團隊合作,以天然含有16條染色體的真核生物釀酒酵母為研究材料,采用合成生物學“工程化”方法和高效使能技術,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創(chuàng)建了自然界不存在的簡約化的生命——僅含單條染色體的真核細胞。該研究表明天然復雜生命體系可以通過人工干預變簡約,甚至可以人工創(chuàng)造全新的自然界不存在的生命。
標簽: 納米機器人